附近找人睡觉电话-附近200米约爱电话,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51茶楼最新版本

首页 > 创作研究 > 学术研究

$2024-12-12

2024-12-12

《重庆美术》2025年第1期 青年艺术家推介:散漫的思考——朱君如创作自述

<div class="ck-content" style="--ck-color-image-caption-text: #4c99e6;"><div><p style="text-indent:2em;">文/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朱君如</p><p style="text-indent:2em;">在2003年高考进美院之后,我便走上了思考与实践艺术创作方法的人生之路。下文中叙述的则是我对于“创作”和“人生经验与生存感受”,这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p><p style="text-indent:2em;">人生经验决定了个人的认知及其对外的表现,而这些对于成熟的创作者来说,都是明确会体现在其作品上的——我的创作向来与我本人的人生经历保持着同步的前进及变化。从人生阅历会塑造个人“身份”这个客观情况来看,“身份”决定着创作者的“视角”。因此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自然地随着生活状态的变化而改变着自己的创作。另外,从艺术作品的原创性角度来谈,创作者“我”作为观看和思辨这个世界的主体,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只有从“我”的视角,创作属于“我”经验的作品,不仅更真诚、更易于打动人心,并且还相对不易被复制和抄袭。但是这套创作逻辑有着一定的局限:便是作品面貌的不断变化、难以长久坚持特定的创作思路,这会导致浅尝辄止、艺术创作的深化工作作得不到位。</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a134b9dadc7548c8aa6147cf77bbc2ab_wh1024x758.jpg" data-target="186712185267798835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a134b9dadc7548c8aa6147cf77bbc2ab_wh1024x758.jpg" alt="朱君如 《思》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16x20x70cm 2020年" data-title="朱君如 《思》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16x20x70cm 2020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思》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16x20x70cm 202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基于上述对创作方式的思考和创作视角的定位,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呈现出来的作品面貌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在学生阶段(2003-2011年间)的作品会具有较强的“学生气”,但同是也是最具有活力和表述力的。在届时我就读的四川美术学院在各种因素的主导下,院校的创作、科研及教学导向都围绕着“当代艺术”,并强调“观念”表达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对于正在完成本、硕共八年的专业基础学习任务的我,除了在本系学习雕塑技法以外,还沉浸于思考“当代艺术”语言的创作;但同时,我课余又多与美术学系的师友们来往,了解并参与他们关于美术史论、关于人文理论的思考中。因此,在此阶段的作品,虽然青涩的“学生气”、充满斗志的“当代艺术”气质都拉满,但同时也是充斥着人文理想和情怀的(参考《我是紫色的》系列、《鱼头肉》等)。</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e1d0a1b2b69d4ab29f41f035870fbeab_wh1024x732.jpg" data-target="186712195890695372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e1d0a1b2b69d4ab29f41f035870fbeab_wh1024x732.jpg" alt="朱君如 《过隙》 铜 120x120x18cm 2018年" data-title="朱君如 《过隙》 铜 120x120x18cm 2018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过隙》 铜 120x120x18cm 2018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cc1faba890a2444394021a4d04496c16_wh1024x1556.jpg" data-target="186712201312138444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cc1faba890a2444394021a4d04496c16_wh1024x1556.jpg" alt="朱君如 《梦马》 综合材料 33x36x17cm 2019年" data-title="朱君如 《梦马》 综合材料 33x36x17cm 2019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梦马》 综合材料 33x36x17cm 201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7f160f22f694d668497c394e6a4e561_wh1024x1438.jpg" data-target="186712207981213286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7f160f22f694d668497c394e6a4e561_wh1024x1438.jpg" alt="朱君如 《鹿王与信鸦》 树脂着色 26x43x16cm 2019年" data-title="朱君如 《鹿王与信鸦》 树脂着色 26x43x16cm 2019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鹿王与信鸦》 树脂着色 26x43x16cm 201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当我开始进入高校工作(2011年至今),我的创作思路则逐渐倾向于适应院校的工作要求,比如参加美协、文联等单位组织的展览等,于是作品的主题化倾向也逐渐显露(参考《华彦钧》、《星汉灿烂》、《象征》等)。其中,我于2018至201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行访问学者的工作,随着身份从教师又转换至“半学生”,我对于作品造型语言的思路也开始倾向于“清华美院风格”:注重对雕塑形式语言的研究,并考究工艺与装饰。这部分正好弥补了在四川美院学习时,在本体语言研究方面缺乏训练的不足。因此,在这个阶段,我的作品呈现了回归学院式传统的倾向,并且面貌和工艺都更为保守与架上(参考《惊鸟》、《虫》、《梦马》等)。但是与保守的学院派创作状态同时进行的是,在清华美院的我学习并应用了造型软件Zbrush完成软件雕塑的创作(参考《过隙》)。虽然软件应用拓宽了我的创作手段,并且后续我甚至任教了软件雕塑课程,但是基于艺术创作定位为精英化的传统思维,让我不能接受作品易于被复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创作的想法、感受、冲动等都比较即时而不可再现(复制)。因此后期我决定不再以软件雕塑来完成个人作品,而且需要从材料到工艺都能突出其不可复制的特点(参考《乘云》、《身体与语言》等)。</p><p style="text-indent:2em;">另外,人文社科专业的出身以及作为女性的身份,在人生中所亲历生、死的经验也对我的创作思维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参考《线》、《抚骨》、《不敢叹风尘》、《背》等)。虽然并未考虑在作品中讨论女性主义的内容,但是我会自觉避免过于性别化的创作倾向,再加之于在最近的几年间,由于人生阅历与工作状态的变化,我在方案构思中逐渐带入了课题研究的思维(参考《竖》、《天地不息》等)。这可能是出于一个工作多年的、高校人文学科科研人员身份的自觉意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ff638b7e7b5948d095aa92e87188d9d3_wh1024x1132.jpg" data-target="1867122154717147138"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ff638b7e7b5948d095aa92e87188d9d3_wh1024x1132.jpg" alt="朱君如 《山语》 水泥板、石材 135x40x45cm 2012年" data-title="朱君如 《山语》 水泥板、石材 135x40x45cm 2012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山语》 水泥板、石材 135x40x45cm 2012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6511acb0d8ab4a6ba374ba02544a974d_wh1024x665.jpg" data-target="186712220603839692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6511acb0d8ab4a6ba374ba02544a974d_wh1024x665.jpg" alt="朱君如 《一天到晚游啊游》 树脂着色 35x12x8cm 2009年" data-title="朱君如 《一天到晚游啊游》 树脂着色 35x12x8cm 2009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一天到晚游啊游》 树脂着色 35x12x8cm 200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4dd18cc147714acd991304865ff695c8_wh1024x1197.jpg" data-target="186712230198818406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4dd18cc147714acd991304865ff695c8_wh1024x1197.jpg" alt="朱君如 《轨?!非嗤茸派?140x50x50cm 2019年" data-title="朱君如 《轨?!非嗤茸派?140x50x50cm 2019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轨?!非嗤茸派?140x50x50cm 201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以上,便是基于我这样一个带着强烈个体意识而身处历史洪流中、有着创作的专业基础,并且从未停止过践行艺术表达的中国女性,关于创作方法的散漫的思考。</p></div><link id="ck-content-style" rel="stylesheet" href="//res.cqnews.net/public/ckeditor-41/content-styles.css"></div>

$2024-12-12

2024-12-12

《重庆美术》2025年第1期 青年艺术家推介:从性别意识到意象表达——朱君如的雕塑语言与观念探索

<div class="ck-content" style="--ck-color-image-caption-text: #4c99e6;"><div><p style="text-indent:2em;">文/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张娜</p><p style="text-indent:2em;">朱君如的雕塑创作深耕个体经验与生存境遇,以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现实为依托,将真挚细腻的关切与耐人寻味的细节注入艺术创作之中,关注内心世界的真诚表达,关注人性与情感,创作媒介囊括了树脂、不锈钢、铜、综合材料以及木雕等,创作手法既有具象写实,又有意象形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面貌。</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一、与她无关</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朱君如2011年前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读书期间创作的《鱼头肉》《我是紫色的》《无性别主义者》《庇护》《批评者》等雕塑,向我们展露了一系列独白式的身体。它们不是肖像,不属于任何人的生活,也不再让人们联想起任何情景与时刻,它们是现实之外的存在,是一具具无身份的自我演出的躯体,同时也是“作为自我的身体”。她并不局限于对生命体验和官能感受的独特表达,而是敏锐地将触角伸向社会文化现实之中,把个人经验逐渐推向了对文化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追问。</p><p style="text-indent:2em;">朱君如从个体经验出发,关注女性被边缘,被异化,被迫妥协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现实。她在这一阶段的作品中很大程度上是在传递这样一种思考:艺术是没有性别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因为选择妥协而逐渐丧失了自我?!段沂亲仙摹废盗屑绦谏硖逵镅缘牧煊蚶锷罡?,继续为女性生存境遇发声的同时,也为“娜拉出走后会怎样”提供了一种思考——找到自己并且成为自己。在《无性别主义者》中,朱君如为强调“男女平等”的观念而刻意模糊性别的因素,用“中性”的形象表达她所感受到的男女之间的境遇差别。但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挑起男性与女之间的对立,而是表达女性也可以被尊重,被平等对待,同样拥有自由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利。</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1c3ee8d6c1c46cfba6c1ab56bedb187_wh1024x1598.jpg" data-target="186712065451213619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1c3ee8d6c1c46cfba6c1ab56bedb187_wh1024x1598.jpg" alt="朱君如 《鱼头肉》 树脂着色 120x40x44cm 2009年" data-title="朱君如 《鱼头肉》 树脂着色 120x40x44cm 2009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鱼头肉》 树脂着色 120x40x44cm 200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9a40b86a27ab42c8b059e16b4421443d_wh1024x1554.jpg" data-target="186712076144574464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9a40b86a27ab42c8b059e16b4421443d_wh1024x1554.jpg" alt="朱君如 《我是紫色的NO" data-title="朱君如 《我是紫色的NO"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我是紫色的NO.2系列浮雕》 树脂着色 160x106x8cm 2008年</p><p style="text-indent:2em;">《鱼头肉》和《小药丸》则很好的体现了她对个体价值的高扬和当下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段沂亲仙摹废盗凶髌犯⒅乇硐直硐制渥陨硖逖楹湍谠谇楦?。它告诉我们,我们大都生活在别人的眼睛里,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我认知大多数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就像站在大玻璃前,玻璃上有清晰的自己,但是在外界的大背景下,是在其他人的包裹之中,隐约间看到自己,是隐晦的好似不自觉。眼睛里所看到的都是别人折射下的自己。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如此的表达。但是自恋性的表达似乎不是这样的,它是对自我的直接关注,是对自我意识的顽固求证??辞宄?,还不含糊。无论美的丑的,我要看到的是清晰的独自成像的自己。这就像是在黑暗里点燃一支蜡烛,即使照亮的是一片废墟,至少我获得的是真实的苍凉。面对自我幽闭中的寻觅以及莫名的期待使我们叹息般的目光总是不自觉的投向镜子,对镜子的迷恋必然带来一种自我的镜像化,借助于镜子来进行自我欣赏,或者用镜子来充当一双来自他者的激赏的眼睛。</p><p style="text-indent:2em;">在与当下文化语境相结合的同时,朱君如将自身体验和内在情感逐渐转化为一种具有性别意识的艺术话语。在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和表达的同时,她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她”的界限。因此,当她把个人话语置换成公共性话语来面对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时,她的艺术也就直接切入了当下社会和文化问题之中。</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999312c2b8b41aa9c0f76c9eaebf6f2_wh1024x717.jpg" data-target="186712083999641600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999312c2b8b41aa9c0f76c9eaebf6f2_wh1024x717.jpg" alt="朱君如 《惊鸟(斜侧面)》铜 13x17x10cm 2018年" data-title="朱君如 《惊鸟(斜侧面)》铜 13x17x10cm 2018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惊鸟(斜侧面)》铜 13x17x10cm 2018年</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二、意象表达</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朱君如极其善于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甚至是多向思维,对东西方哲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2018年,朱君如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学一年。在这两年的访学中,她的作品面貌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过渡,开始从性别意识的精神诉求转向探索雕塑语言本体的力量,将自己对人性与真理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文化现状的观察与解读通过带有象征意涵的动物形象转化为隐喻人性的媒介。</p><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一阶段,朱君如的部分作品着意选取了蚂蚁、麻雀等这种普罗大众的动物形象。麻雀、蚂蚁等动物是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且最为平凡普通的动物。世有“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说法。麻雀、蚂蚁等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一种“低贱”的文化身份,具有一种平凡而脆弱的的人性内涵,隐喻着一种可以被随意蹂躏和伤害的情感符号。而且,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贴近,大家对它们的理解具有可交流性。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中,蚂蚁、麻雀的文化特质常使人产生一种共情,从而被观众体察和感悟。</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6bc4448bf51c445c91af2b8915d1c513_wh1024x972.jpg" data-target="186712091013399347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6bc4448bf51c445c91af2b8915d1c513_wh1024x972.jpg" alt="朱君如 《蚁》 综合材料 10x10x11cm 2018年" data-title="朱君如 《蚁》 综合材料 10x10x11cm 2018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蚁》 综合材料 10x10x11cm 2018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在朱君如的艺术创作中,蚂蚁和麻雀不再仅仅是动物,更是人的象征物。在《蚁》中,朱君如没有从浅表意义上来处理蚂蚁的形象,而是用丰碑的样式,通过视觉表象进行意象表达,将这种生活在底层的渺小的动物进行了放大处理。图像是一种感受性的形式语言。放大后的蚂蚁形象在没有实时环境,没有前后语境的状态下,显得孤立又诡异,具有强大的力量感,给人以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引发了以动物为象征的一种文化情感的深深认同。在《惊鸟》中,朱君如强调“鸟”的具象元素的同时,突出材料语言的视觉效果和雕塑的形式感,进而丰富了作品的叙事性,具有戏剧化效果。在这件作品中,鸟是生命形态的动态呈现,更是对生命力量的张扬。朱君如用既简单又丰富的意象形式,营造了一个能把观者拉入其中,并将自身投射其中的的场域?!豆丁非康饕恢忠荒苛巳坏摹⒓蚪嗟男问礁?,在超越的精神性与直达生命体验的深处之间,获得了一种有效的张力关系。朱君如将自己内在感觉中的文化记忆,变成观众可以感知的共通的媒介化印记,与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记忆结合在一起,进行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并将自身对当下生存的真实体验,通过表现性的语言予以释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博大的精神力量,留给观者无限想象的空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bf5d01c0c3594bf094d82d399a6e88eb_wh1024x460.jpg" data-target="186712115008131072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bf5d01c0c3594bf094d82d399a6e88eb_wh1024x460.jpg" alt="朱君如 《象征》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26X20X70cm 2020年" data-title="朱君如 《象征》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26X20X70cm 2020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天地不息》 木、铁丝 180x70x28cm 2023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tyle="aspect-ratio:1024/452;"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79aebff4cf464809abadcff6472a268d_wh1024x452.jpg" alt="朱君如 《天地不息》 木、铁丝 180x70x28cm 2023年" data-title="朱君如 《天地不息》 木、铁丝 180x70x28cm 2023年" data-target="186712107700751155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79aebff4cf464809abadcff6472a268d_wh1024x452.jpg" data-watermark="" width="1024" height="452"></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象征》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26X20X70cm 202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对生活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对人文情怀的追寻等共同构成了朱君如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象性的张力。在《思》《象征》《白云无尽时》《思》等作品中,朱君如强调意象思维,注重对情感表现的诠释,赋予作品以心理维度,进而拓展了精神向度。此外,她并没有停滞在一个题材上驻足不前,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她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述,并试图在作品中建立一种更自然、更生动、更感性的,更有生命力的秩序。近期,她吸取了四川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木雕的艺术样式,充分利用木材的特性,挖掘木料的材质之美,创作了《乘云》《生生不息》等作品?!冻嗽啤匪茉炝艘桓黾叽澄幕呐孕蜗螅杓顺ど陈硗醵押耗钩鐾恋暮捍濉俺嗽菩濉闭庵志哂忻览龆衩厣实闹泄糯车奈蒲?,以独特的形式之美承载了浓厚的美学内涵,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a2baa150f4374b0a8f51fdedad313669_wh1024x1192.jpg" data-target="186712130428934553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a2baa150f4374b0a8f51fdedad313669_wh1024x1192.jpg" alt="朱君如 《白云无尽时》 石膏 10x10x31cm 2011年" data-title="朱君如 《白云无尽时》 石膏 10x10x31cm 2011年"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乘云》木 40X34X13cm 2023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tyle="aspect-ratio:1024/932;"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3e98ddde4ad4f53a6ff43cf2febb352_wh1024x932.jpg" alt="朱君如 《乘云》木 40X34X13cm 2023年" data-title="朱君如 《乘云》木 40X34X13cm 2023年" data-target="1867121312451207170"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MEDIA/PICTURE/2024/12/12/83e98ddde4ad4f53a6ff43cf2febb352_wh1024x932.jpg" data-watermark="" width="1024" height="932"></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朱君如 《白云无尽时》 石膏 10x10x31cm 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朱君如密切关注人性与情感,始终保持对当下社会文化现场的关注,以理想主义的存在观为精神导向,不修饰,不肤浅,不虚假,不虚无,不断纯化自己,锤炼自我的主体人格,不断去感受,去思考,去演化,去探索,尝试新的艺术语言,建构新的观念,拓展其艺术的发展。她的创作理念既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敏感、深沉的个人体验,又有对观念的思辨。</p></div><link id="ck-content-style" rel="stylesheet" href="//res.cqnews.net/public/ckeditor-41/content-styles.css"></div>

$2024-11-21

2024-11-21

《重庆美术》2025年第1期 青年艺术家推荐: 日常印迹:谈李杰绘画

<div class="ck-content" style="--ck-color-image-caption-text: #4c99e6;"><div><p style="text-align:center;">文/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三级艺术研究、《重庆美术》编辑 &nbsp;李晶</p><p style="text-indent:2em;">对个体的剖析以及对自我成长经验的回溯是当代绘画的一大主题,也是青年一代艺术家群体中常见的创作倾向。人类生命的有限性促使个体在特定的时期开始追思过往,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给予过往一个反刍式的解读?;诖耍罱茉谝帐醮醋髦辛⒆愀鎏寰?,对成长印记和日常经验进行创造性艺术转化,拓展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青春成长”“都市女性”和“恬静风格”三系作品,阐释着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与探索痕迹。</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一、青春成长系列:个体亲验的印记</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青春期”“影”“花开”“种豆得瓜”等系列作品共同组成了李杰的“青春成长系列”创作。这些创作基本围绕着个体在青春期的成长境遇展开,是他最具代表性、最为重要的创作之一。成长是日常的,日常是琐碎的。在对琐碎日常的处理上,李杰不是直接复制生活片段来进行现实主义的表达,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提取个人记忆和经验的印记,结合对当下青少年境遇和心理的观察,创造出自己的绘画图式——特定的人物角色,具有象征和隐喻的符号,以及摈弃了具体情节的画面。</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面对》属于其“青春期”系列,充分诠释着他的绘画图式?!睹娑浴返娜宋镄蜗笫且桓霰扯怨壑诘男∧泻?,身上的痘痘提示他处于青春期阶段,而绷带隐喻着成长中被压制、束缚的天性?;嬷杏胄∧泻⑿纬啥灾殴叵档睦鞘瞧淇志?、惊惶等情绪的具像化形态。李杰用超现实的处理方式在狼的周身环绕一圈红色的雾状轮廓,目的在于提示“狼”并非真实,而是象征着“情绪”的一个符号。作品没有设置更多的情节,为人物情绪背后的事件、细节进行了留白,从而向观众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3bbd5249c80544b7acb86634e8066ec1_wh7791x5906.jpg" alt="李杰《面对》 150cm x200cm 布面丙烯 2009 " data-title="李杰《面对》 150cm x200cm 布面丙烯 2009 " data-target="185943860173014630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3bbd5249c80544b7acb86634e8066ec1_wh7791x5906.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面对》 150x200cm 布面丙烯 2009</p><p style="text-indent:2em;">在《种豆得瓜NO.2》中,画面主角是一个捂耳抱头、表情痛苦的男孩,男孩头上有一株“破土而出”、挂满钱串的荆棘。显而易见,这是男孩的天性和自身欲望在对抗外来强压、期望(他者的欲望)的过程中相互撕扯、拉锯所伴生的结果,充满不安和疼痛。画面背景几乎是纯色,也没有具体的情节,而是结合特定的符号,以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来对当代青少年的日常成长进行要素提取和符号转化。这样的绘画图式贯穿于同时期的“影”“花开”等系列作品,只是不同的图像符号在不同的作品中具有着各不相同的象征和隐喻。李杰在这些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符号、画面效果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他的作品符合现实角色,既是个人年少时成长经验的回溯和提取,也是基于社会共同经验之上的个性表达,具有强烈的当下性和时代感。</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4cc18111df4348acaf2f9ede7759ccd4_wh2568x3096.jpg" alt="李杰《种豆得瓜NO" data-title="李杰《种豆得瓜NO" data-target="1859438689138577410"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4cc18111df4348acaf2f9ede7759ccd4_wh2568x3096.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种豆得瓜NO.2》 120x100cm 布面丙烯 2011</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二、都市女性系列:旁观的痕迹</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都市女性系列”包含“深水”“戒线”和“困”三个小系列的作品,在创作时间上比“青春成长系列”稍早一些,创作手法也一以贯之。但从画面内容来看,“都市女性系列”所呈现出的是李杰作为旁观者,对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困顿和束缚的审视与同情。</p><p style="text-indent:2em;">《深水NO.5》是这个系列最生动的作品之一,画面中出现的绑带在这里具有束缚和疗愈的双重隐喻。在绑带之下的女性身体趋于模糊和扁平,刻意“磨平”了的五官也隐于浓稠的色彩之后。与“青春成长系列”相比,“深水”的画面愈发丧失了现实感。女性的客观形貌被尽可能地弱化,从而更加强调精神性,力求呈现出特殊境况下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这些超现实的画面持续释放的张力和感染力,正来源于对精神性的强调。相较“深水”而言,“戒线系列”作品的人物形象要稍稍写实,这是为了明确一半是“人”,一半是“水中影”的对比关系?!敖湎摺毕盗兴械淖髌分屑涠加靡惶跸钢毖蘩龅姆纸缦呃捶指罨妗⒔缍ㄐ槭?,色与影的交织也因此带有了精心构造的意味。</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d7d701f362c64a0685f010e74fb801d0_wh497x660.png" alt="李晶《深水NO" data-title="李晶《深水NO" data-target="185943885082704691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d7d701f362c64a0685f010e74fb801d0_wh497x660.pn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深水NO.5》 240x180cm 布面丙烯 2008</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12ec35f7fff4247a5edde078c6a7721_wh1844x2304.jpg" alt="李杰《戒线NO" data-title="李杰《戒线NO" data-target="185943899293188915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12ec35f7fff4247a5edde078c6a7721_wh1844x2304.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戒线NO.7》 150x120cm 布面丙烯 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无论是“深水”“戒线”还是更为点题的“困”,都是对某些困境的表现。困境在现实中是日常且隐匿的,只有被放置在能引众多目光聚焦的位置,才有可能被一再地关注,而艺术创作正好可以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李杰没有因为其男性身份而对女性的困境进行视若无睹的避退。相反,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凝视创作客体的挣扎与束缚,质疑真实与虚幻,更进一步的通过思考和创作使一个个被困住的“内在”得以在画面里浮出。不止于此,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群常常不分男女,也无论老少。观者的目光可以透过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寻觅出与自身相关的情感印记,因此,画中“人”的性别也不再那么重要。作品中“女性”这一形象的背后,其实是所有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的叠影,是社会属性的“人”所背负的伤痕和桎梏的集合。因此,对“都市女性”的旁观和表现,也是李杰对“人”的社会学剖析和哲学思考的痕迹。</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三、恬静风格系列:语言探索的足迹</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近些年的创作倾向于对绘画语言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延展。有新工笔绘画、有综合材料绘画,也有在工笔绘画中加入综合材料的尝试。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较为平和,画面静谧安然,没有强烈的隐喻、象征和情绪指向。我将这类作品统归为“恬静风格系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李杰更专注于对材料和形式的控制,综合材料作品《金缕衣》就是一个例子。为了营造更好的色彩效果,李杰在这件作品中使用了金箔?;嬷幸晃煌仿⒋沟哪昵崤⒃诤诩诺囊雇碜咴谌缭朴炙扑牡缆坊蛘呋镁持?,身上是由金箔镶贴的流苏衣裙。金箔的色彩效果非常醒目,随着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而熠熠生辉,梦幻又灵动。哪怕是红色调的奇幻“道路”差不多占据了一半的画面,都不能动摇金箔这种材料所主导的视觉中心。李杰通过对综合材料的探索和巧妙加入,丰富了作品的绘画语言,使画面更具张力和吸引力。而材料独有的特质和内涵也帮助创作者更加准确、有效地表达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梢运担督鹇埔隆肥抢罱茉谧酆喜牧洗醋鞣矫婕晒Φ某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684804bb4a6453e96ade1d66dd68029_wh7962x5562.jpg" alt="李杰《金缕衣》 70cmx 100cm 综合材料 2020" data-title="李杰《金缕衣》 70cmx 100cm 综合材料 2020" data-target="185943907956760985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684804bb4a6453e96ade1d66dd68029_wh7962x5562.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金缕衣》 70x 100cm 综合材料 2020</p><p style="text-indent:2em;">国画作品《若轻》描绘了一个手持羽毛、侧身而坐的小姑娘,这件作品属于新工笔的范畴,它有典型的国画人物肖像特点。首先,在空间关系上,弱化空间效果来突出作为画面唯一主角的人物。其次,在色调方面,温暖清淡的色彩渲染展现出人物仕女般的恬淡与安静。笔墨技巧上,使用传统工笔的线条表现,少女发丝根根分明,手上的羽毛纤毫必现。与此同时,这件作品还融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如对衣褶的明暗处理、面部的细节刻画以及躯体的解剖透视关系,使人物形象显得立体饱满。以《若轻》和《金缕衣》等为代表的新工笔和综合材料作品汇集成李杰对绘画语言探索的一串足迹。</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7fddd179f35743b18d9d2e0614eb9578_wh5985x7864.jpg" alt="李杰《若轻 》80cmx60cm 纸本工笔 2022" data-title="李杰《若轻 》80cmx60cm 纸本工笔 2022" data-target="185943924069880627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7fddd179f35743b18d9d2e0614eb9578_wh5985x7864.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若轻》 80x60cm 纸本工笔 2022(重庆美术馆收藏)</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aadd4d0c7c34489d9f0b592a04d08ded_wh483x919.jpg" alt="李杰《星空》 95cmx1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 data-title="李杰《星空》 95cmx1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 data-target="185943929455699968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aadd4d0c7c34489d9f0b592a04d08ded_wh483x919.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星空》 95x1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结语</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自我剖析”和“成长回溯”这样的主题最让人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过往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描述“人”的内在冲突。李杰的“青春成长”“都市女性”和“恬静风格”三系绘画,聚焦孩童、女性,实际上是他从自己亲历和旁观等不同的角度,回溯日常生活给予精神的各种印记,并对包括自我在内的“人”展开多阶段、多层次的剖白和反刍式分析。在“青春成长”和“都市女性”系列中,他提取要素并转化为象征和隐喻的符号,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恬静风格”系列展示出相当熟练的国画专业技能和极具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李杰的绘画创作在不断的语言探索中,实现了“对个体思想和价值取向进行独特、准确的表达”这一当代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p></div><link id="ck-content-style" rel="stylesheet" href="//res.cqnews.net/public/ckeditor/content-style.css"></div>

$2024-11-21

2024-11-21

《重庆美术》2025年第1期 青年艺术家推荐:艺术家李杰访谈(节?。?/p> <div class="ck-content" style="--ck-color-image-caption-text: #4c99e6;"><div><p style="text-indent:2em;">受访者:四川美术学院绘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师、艺术家 李杰</p><p style="text-indent:2em;">采访者: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三级艺术研究、《重庆美术》编辑 &nbsp;李晶</p><p style="text-indent:2em;">时间:2024年5月14日</p><p style="text-indent:2em;">地点:四川美术学院虎溪公社李杰工作室</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感谢李老师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将主要从您的艺术历程、绘画创作来聊一聊您的作品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看法。请问您是从何时开始接触、学习国画的呢?</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2001年我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但当年入学时并没有一开始就进入国画系。那时候学校原计划要求一年级上基础课,国画、油画、版画都需要学习,到大二的时候才可以选择深入持续地去专门学习某一个门类。但是军训前忽然召集大家填志愿分学科,三个系的负责人分别对大家做了介绍和动员,通过对专业学科设置和学科情况的初步了解,我第一志愿就报了国画专业。</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在进入川美之前,是否接受过绘画方面的训练?</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中学的时候开始画画,国画启蒙老师是我高中时候的美术老师,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我了解到了国画的基本知识。在临近高三时,开始尝试国画相关的一些内容,比如白描和书法。所以可以说我在中学美术老师的影响下学习国画、报考国画专业,进入川美后开始了真正系统的学习。</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如何看待在学习和创作的最初阶段所接受的一些基础技法训练以及传统文化和理论学习?</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们最初需要学习传统的临摹、写生,然后才逐步过渡到创作。这个过程让我熟悉、了解最基础的技法和创作材料,也了解到中国画的文化底蕴和创作理念?;〖挤ā⒋澄幕屠砺劬拖窠ㄔ旆课莸摹盎焙汀八唷?,通过学习过程中的逐渐积累和实践,才能获得更多进一步创作的“砖”,没有这个砖的积累就无法建造房屋和高楼,这是无可替代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a325a40f0aef4a33ad2cccdff28c1c06_wh1024x528.jpg" alt="李杰《小宇宙》 58 cm x 114 cm 纸本设色 2023" data-title="李杰《小宇宙》 58 cm x 114 cm 纸本设色 2023" data-target="185943686941103718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a325a40f0aef4a33ad2cccdff28c1c06_wh1024x528.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小宇宙》 58 cm x 114 cm 纸本设色 2023</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f9108bcdc9a4ca1b03ae5c2433868b7_wh573x919.jpg" alt="李杰《秋水》 51cm x 83 cm 纸本设色 2024" data-title="李杰《秋水》 51cm x 83 cm 纸本设色 2024" data-target="185943684102424166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f9108bcdc9a4ca1b03ae5c2433868b7_wh573x919.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秋水》 51cm x 83 cm 纸本设色 2024</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能否谈一谈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某个或某些在你创作历程中比较重要的节点?</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从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真正的个人创作,因为我博士的专业是理论类,所以博士阶段的创作相对少一些。从这一路的创作历程来看,大概有三个重要的阶段吧。第一个是画面颜色的变化,第二个是绘画主题的变化,第三个是我自己一件很重要的作品《面对》。首先比较直观的情况是画面颜色的变化,最初的作品饱和度较高,很鲜艳,有一段时间会变得很黑,过段时间之后又会亮起来。然后就是绘画主题的变化。一开始我主要关注女性和都市题材,后来画面主角慢慢转变为青少年,这些变化是比较重要的节点。</p><p style="text-indent:2em;">还有刚提到的作品《面对》,是我在川美老校区读硕士研究生时候画的?;锏睦撬淼氖悄持挚志寤蛄钊瞬话驳那榭觯夷鞘焙蛳氡泶锏氖侵泵婵志寤蛘咚嗨频那榭?。当时这张作品完成后,给我带来了许多感触。油画系的曹敬平老师看过《面对》后认为这件作品虽然非常有趣,但是要表达的内容较多。他表示一张画可能无法承载如此多内容,只需要去繁就简地表达清楚创作意图即可,不需要将所有事情都堆上去。我当时不理解,因为画面上只画了一匹狼和一个小孩,他为什么觉得内容很多呢?</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认为曹老师所说的“内容”是什么?关于他认为的“多了”,您自己是怎么考虑的呢?</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当时也在思考“多了”什么,但在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他的意思。其实这个作品是一个系列,我画青春期小孩和动物,令人恐惧的狼、危险的鳄鱼或受伤的鹿,它们可能代表了一些人或者一些情绪。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人与人、人与自己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拿《面对》这张画来说,在曹老师看来,这张画面上虽然只有一个小孩和一匹狼,但小孩的身上缠有绷带,有青春期的痘痘。而狼的周身围绕着红色的不确定的烟雾或者是非具象的一种情绪表达,似乎语言过多,而画面不需要“说”太多话。我想应该是这样的,画面中的表现有时候不要使用太多语言,越简单越有力量。所以我认为这张画给我的印象最深刻,感触也最多。另外就是这张画后来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426ce3a6bce4cdfb36b6c651061b219_wh1024x776.jpg" alt="李杰《面对》 150cm x200cm 布面丙烯 2009 " data-title="李杰《面对》 150cm x200cm 布面丙烯 2009 " data-target="185943704307363430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426ce3a6bce4cdfb36b6c651061b219_wh1024x776.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面对》 150x200cm 布面丙烯 2009</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选择青少年作为主角来表现,是否有一个“成长”的概念在里面?</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这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我在部队大院长大,成长过程中充满着严肃和一丝不苟,在读大学之前我比较内向,不大主动与人交流。后来我考学到重庆,一直在这里工作生活、成长,也在逐渐改变。我记得两千零几年的时候,有一首歌叫《不想长大》,那段时间大街小巷似乎都能听到它。其实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都会有关于“不想长大”的表达,我的作品是在追溯当时的心态。我还画了一组名为“长不大”的作品,画面里的小孩脸很天真,但身体是成人的身体。比如小男孩是肌肉男,甚至有纹身,天真的小女孩却有非常性感的身材。其实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有这种形象的孩子是不合适、不舒服的。但是仔细思考后发现当今有些小孩就是很早熟、很累。虽然他们的外形是孩童,但思想很成熟。</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所以您的整段经历、心路历程以及对社会的观察的思考都成为了您作品的一种底色,在作品呈现中是否包含着某种批判?</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其实我在作品里表现出的东西并不代表我在批判它?;嬷杏腥质俏易约海叻质强吹降囊恍┦虑?。艺术创作需要去观察一些事物,观察后总会有一些感触。艺术家必须学会表达,不仅要表达自我,还要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我关注的可能不是多么宏大的事情,但是是与我们的成长有关的事。成长的快乐和困惑、委屈甚至痛苦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我在创作的时候恰好回想到的是那个阶段,所以画的也是那个成长的阶段。其实我之前一直认为这样的创作是一种批判。我对从小就被迫养成各种习惯、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的孩童抱有切身的理解甚至是同情。但是现在回顾之后,我认为虽然可以有批判,但人生可能大抵应该如此,享受这样的成长和过程也是你拥有的快乐。</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平时是如何进行作品的选题、构思和创作的?</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选题比较随机,以前可能是看一张图片、一部电影或者看到某个人的瞬间,就会很想通过创作去表达它,现在更随心所欲一些。每次展开一个题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只画一两张。从一开始的生涩到逐渐熟练,然后这个系列里可能会跳出几张比较有趣的、让我满意的作品。但有时难免时间一久就逐渐程式化,这个时候我通常会换一个题材或者加入一些别的元素、去掉一些东西来进行调整。就像我画青少年这个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基本上从外界的影响、危险恐惧入手。后来我停止了一段时间,把恐惧画成是从身体里长出的植物,表现一些内在的情感。就像青春痘,是从内部长出来的让人不喜的东西,我们需要包扎缠绕它,但等揭掉包扎之后,疤痕就在那里,甚至会再长一个出来。还有身体上长出的花,是嫁接也可能是由内而外自然生发出来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c915269e577468ca51b6766bf73fac0_wh1004x1439.jpg" alt="李杰 《花开NO" data-title="李杰 《花开NO" data-target="185943751193672089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c915269e577468ca51b6766bf73fac0_wh1004x1439.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花开NO.3》100x70cm 布面丙烯 2010</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当您回溯这些年的创作时,您自己能否梳理出不同的创作阶段?</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能区分出来。以2008年为一个大致的时间分界线,分为女性系列和青少年系列。2008年之前,准确一点说是2005年到2008年之间,我的作品大多是女性题材。我最初画那种“虚幻”的女性形象,画面的一半是人一半是水中人影,中间有一条荧光色的界限,人在水中的倒影像被搅动了的感觉,很虚幻。我想表达的是一个人的真实面与表面。后来在女性形象上加入绑带,这一系列作品被称为“困”。绷带在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方面是治愈,另一方面是束缚,绷带治愈伤痛的同时会让伤者失去自由。</p><p style="text-indent:2em;">相比来说,少年题材会有一些其它的特点。更明确地指向青春的成长和疼痛,会出现青春痘、长花以及动物等元素,而且要更加唯美一些。在这个系列里,我的老师经?;崽嵝盐姨岱阑妗疤鹉濉?,当时我也认同需要提防。久而久之,画面的甜腻在“现”与“不现”之间游离,这种自然的创作状态让我放松和快乐,所以我就不再刻意避讳。</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0e2a0cfdfbc748358647a6b743adb072_wh1024x1272.jpg" alt="李杰 《困NO" data-title="李杰 《困NO" data-target="185943711608669798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0e2a0cfdfbc748358647a6b743adb072_wh1024x1272.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困NO.7》 160x130cm 布面丙烯 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在创作一件作品时,会有一个主干思路,但可能也会分叉出一些不同的细节枝芽,甚至出现超出预想的情况,您如何处理这些旁枝末节?</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在我起稿前,会有一个画小稿的步骤,同一主题会多找几个方向进行处理,最终选择一个方向,这是我比较常用的方式。如果遇到中途难以推进的情况,我通常也会坚持画而不是半途而废。因为我可以放开甚至“破坏”原有的预设,有时候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p><p style="text-indent:2em;">创作中的交流也非常重要。我隔壁工作室的朋友、同事会经常彼此串门,互相看一看、聊一聊创作。有时候让我纠结和停滞的地方他们会觉得挺好,然后我就又有信心了。或者我认为不错的地方他们会给出更好的建议。这有一点随机性,旁枝会随着当时的心境而变化,如果旁支能够被我预判,它就不会出现了。</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有一些作品会在画面中加入诸如金箔一类材料,您是何时开始在国画创作中结合综合材料创作的?</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的硕导是冯斌老师,他本身就在研究综合材料。在我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冯老师并未刻意要求我在创作中必须使用综合材料,但他的创作和观念对我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重要的师承关系。我会在跟老师的接触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去注意如何使用材料,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冯老师一直在教育我们不要被材料束缚,只要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不拘于使用哪种材料和方式。冯老师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这对学生来说很重要。</p><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金箔的使用,最明显的是在《金缕衣》这件作品中,因为我想让这个小女孩身上的衣服亮起来。如果使用传统的国画颜料或者丙烯颜料,可能使用白色或者荧光色,难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而且不管怎么换角度,画面永远都是平的。而在局部贴上金箔之后,效果完全不同,它能折射光线,非常亮眼而且有立体的效果。合适的材料用在合适的地方,就会产生特别的东西出来。</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除了金箔,您还在绘画作品中使用过哪些材料?</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有一件综合材料作品叫《金丝路新速度》,相当于是一件主题性创作。我之前的创作方式似乎不太合适这类题材,然后我就思考如何来表达。因为我家在新疆,我就想起这些年往返重庆和新疆时,那一路的变化、列车的变化、车速的变化等等。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所以我顺着这个思路画了这幅风景画,画面中的高铁是点题的重要元素。</p><p style="text-indent:2em;">在这件作品中就使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材料,有丙烯、岩彩、石英石、银箔、喷漆,还有三氧化二铁等。当时画大山的时候,我考虑到需要将山体分为几个层次,上面是硬朗的石块,往下走是土质的坡度,因此想到使用一些石英石等材料来表现。山石也需要分为两大部分,底部山石处理为绿色,类似在绿洲穿行的感觉。因为这些材料的使用,原作中的山石都是立体形状,有各种各样的肌理,原作已经被收藏了。</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9c3e8177ad2452d8312b577993b973a_wh1024x1278.jpg" alt="李杰《金丝路新速度》 230cmx1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data-title="李杰《金丝路新速度》 230cmx1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 data-target="185943719278931558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29c3e8177ad2452d8312b577993b973a_wh1024x1278.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金丝路新速度》 230x1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19</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对重大题材类的作品创作感兴趣吗?</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自己也创作过一些主题性创作的作品,但不太多。刚结束的“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我的参展作品是《春的讯息》。那是我带学生外出去新疆写生考察回来后创作的。因为我出生在新疆,我希望画一些我较为熟悉的、与民族相关的内容。如果以后再进行主题创作,我可能首选民族题材,这一类作品的主题性会更强,与我现在这种“情绪性”的主题有所不同。</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更倾向于哪种主题?</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认为“两条腿走路”更合适。情绪性或者个性化的创作更像是一种修心,可以随心绘画,而主题创作像修炼。首先,创作主题性作品,尤其是重大题材类作品,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确定画什么之后,还需完成素材收集、写生等工作,挺有难度。此外在作品体量上需要有一定的规模,而最终目的是能够参加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展览。因为重大题材创作毕竟不是自娱自乐。而如果你想要参展,那就需要在各方面上做出努力,做出提升,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冯斌老师跟我提过,有时候我的画主题不明确,这在主题性创作中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我的“修炼”仍在进行中。我并不排斥两条腿走路,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参加国很多展览,包括比较重要的国展、省展,那么您认为展览对您而言最大的意义是什么?</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基本每年都会参加一两个展览活动。首先,无论是参加哪种展览,都会遇到一些平时仰慕的前辈和很优秀的艺术家。能有机会在现场观看他们的原作。有机会通过作品来进行交流,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其次我认为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中露脸非常重要,观众或者专业人士会通过展览来对你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批评,给出一些建议。另外,通过露脸,策展人或者批评家会邀请你参加下一个展览,这会激励我去创作更多更高质量的新作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b6503303246b4bd7b75a89edf7dc8332_wh1024x1264.jpg" alt="李杰《春的讯息》 210cmx170cm 纸本工笔 2022" data-title="李杰《春的讯息》 210cmx170cm 纸本工笔 2022" data-target="1859437295014842370"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b6503303246b4bd7b75a89edf7dc8332_wh1024x1264.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杰 《春的讯息》 210x170cm 纸本工笔 2022</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您现在有新的创作计划吗?</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我创作工笔人物这个系列作品的时候非常轻松快乐,一个暑假里就创作了六张,其中四张已经被收藏了,现在自己手里只剩两张了。所以我计划再继续深入工笔人物这一系列作品。另外目前已有的作品尺幅比较小,我想画一些尺幅较大、画面更丰富的、有一定组合的作品,比如在画面中加入动物、植物和场景使画面更加丰富。这样如果我以后自己计划做展览的话,把大小不一的画幅进行错落排布、展示,展览的节奏感会更好。</p><p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color:#1e88e5;">李晶:很期待李老师更多的作品和展览,感谢您的分享!</span></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艺术家简介</strong></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aab1b64ad0e417f8b72ad5765791c4b_wh1024x768.jpg" alt="李杰个人照" data-title="李杰个人照" data-target="185943741376817152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1/21/6aab1b64ad0e417f8b72ad5765791c4b_wh1024x768.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indent:2em;">李杰</p><p style="text-indent:2em;">1981年10月出生于新疆</p><p style="text-indent:2em;">2001-2005年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学士学位</p><p style="text-indent:2em;">2005-2008年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得硕士学位</p><p style="text-indent:2em;">2014-2017年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获得博士学位</p><p style="text-indent:2em;">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p><p style="text-indent:2em;"><strong>主要参展经历</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em;">202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新征程 新篇章——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览”,宁波帮博物馆</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九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重庆送选作品展”,重庆当代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华清杯"新疆首届小幅中国画展,获优秀奖,克拉玛依市文化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23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城市·人物—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教学与创作展”,上海中华文化宫</p><p style="text-indent:2em;">“青春心印——第九届关山月美术馆青年工笔画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雨花满天——2022全国工笔画作品展”,南京雨花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22年:</p><p style="text-indent:2em;">“重庆市首届小品画作品展”,获一等奖,重庆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2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华豫风骨’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郑州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2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80周年(1940-2020)”,重庆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1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重庆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宁波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18年:</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九届民族百花——各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铜奖,内蒙古通辽市乌兰牧骑宫</p><p style="text-indent:2em;">“一带一路点亮捷克”中国画展 Anglo-American University</p><p style="text-indent:2em;">,布拉格,捷克</p><p style="text-indent:2em;">2017年:</p><p style="text-indent:2em;">“时代质感—四川美术学院作品展”,中国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2016年:</p><p style="text-indent:2em;">“丝路新语—我们新疆好地方美术作品展”,中国文艺家之家展览馆</p><p style="text-indent:2em;">“从重庆到巴黎:新水墨新面貌”,法国巴黎市立朱勒·瓦莱斯文化中心</p><p style="text-indent:2em;">201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四川展区中国画展”,成都文选美术馆</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重庆选送作品展” ,重庆美术馆</p></div><link id="ck-content-style" rel="stylesheet" href="//res.cqnews.net/public/ckeditor/content-style.css"></div>

$2024-10-12

2024-10-12

“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创作交流会

<div class="ck-content" style="--ck-color-image-caption-text: #4c99e6;"><div><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e0a0603b4cd4414a8bb3b62cece1112_wh3984x2032.jpg" alt="1" data-title="1" data-target="184498565951305318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e0a0603b4cd4414a8bb3b62cece1112_wh3984x2032.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7bc1d9e38f9d4b8285e288e9135489c7_wh2736x1824.jpg" alt="2" data-title="2" data-target="184498565643161190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7bc1d9e38f9d4b8285e288e9135489c7_wh2736x1824.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王发荣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书记、馆长、院长</p><p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艺术家,今天非常高兴,利用这一次举办的“历史记忆·时代新象”的展览把大家聚在一起,我们聚集在一起主要是交流增进了解,同时也围绕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相关话题开展讨论。我先介绍一下今天出席座谈会的同志:他们是文联的副秘书长、文艺工作部主任胡启华先生,川美原副院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张杰先生,重庆美术馆副馆长、重庆画院副院长唐德福先生,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彭石先生,重庆市美协老主席、美协顾问、著名雕塑家徐亮先生,油画家蔡循生先生,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渝中区美协主席黄剑武先生,他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创作者。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李毅力先生,重庆市九龙坡区美协主席杨涪林先生,艺术家裴天林、张远华、刘大明、刘凯、石富、胡焱、郑翔懿和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的创作人员和理论人员。</p><p style="text-indent:2em;">“历史记忆·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是重庆市美协和我们共同努力促成的,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丽丽还会对此展的相关资料进一步研究整理,把这个事做深做透,后面我们还会争取一些资金,把此次展览的作品及相关文献出版。今天这个创作交流会每个人限制发言控制在5分钟以内,可以说自己创作的一些收获,同时也可以说一说在主题绘画创作方面的建议和思考。</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e2592f863a9446da99b08971cf61dbf_wh2423x1615.jpg" data-target="184498575490830336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e2592f863a9446da99b08971cf61dbf_wh2423x1615.jpg" alt="3" data-title="3"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杰 四川美术学院原副院长、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p><p style="text-indent:2em;">今天看了展览非常有感慨,这个展览也基本上能够代表这十年以来重庆的艺术家在主题创作的成绩,可以看出整个展览团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展览效果很好。</p><p style="text-indent:2em;">我简单提一些建议:第一,主题性的创作,国家政府的资助一定是代表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艺术,要能代表重庆。市政府在主题性美术创作方面,不管从题材上面,还是表现形式上需要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建立在对重庆的文脉、历史、精神、景观以及未来发展需要怎样的艺术。我感觉现在比较有份量的,真正能反映重庆历史文化精神的,比较有力的作品并不多。主题性的创作一定要体现政府意志、国家意志、人民意志,可以采取一个工程的概念,形成团队,来为同一个主题创作不同的作品。当然艺术家个体有感而发的东西可以自己去做,没有问题。第二,要资助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年轻艺术家,或者创作条件相对缺乏的艺术家,一个城市每年可以评出十个杰出或者有期望的青年艺术家给予一定的资助,这样对重庆文化艺术未来的发展是有帮助的。第三,所有的项目以前基本上是顾前不顾后,有的项目结题后就结束了,项目最后产生的创作成果的运用和宣传推广,发挥出成果应该有的效果,这才是重要的,所以这个展览做了第一步,下一步还有很多的空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41186af69a947f3b24ed0ae13d212f8_wh9000x2956.jpg" data-target="184498584605052928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41186af69a947f3b24ed0ae13d212f8_wh9000x2956.jpg" alt="4 张杰 《城市梦》 油画 600X200cm 2020年" data-title="4 张杰 《城市梦》 油画 600X200cm 2020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杰 《城市梦》 油画 600×200cm 2020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df3f40d3866f4340bc5138976fd91dd3_wh2799x1866.jpg" data-target="184498592562710937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df3f40d3866f4340bc5138976fd91dd3_wh2799x1866.jpg" alt="5" data-title="5"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彭石 重庆市美协副主席</p><p style="text-indent:2em;">看了这次展览有几点体会:</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一,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品完成度很高,所有的作品都特别的完整,因为是一种竞争的形式,有了选拔就把作品的完整度达到所谓的极致。第二,风格上很重要,每一位艺术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几年川美做得很好,在十米开外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在风格上不一样。第三,内容上,无论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还是山水画风景画还是人物画的造型,道具和背景的设置上要下功夫,现在观众的审美要求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增加复杂度,找无数的道具,还有人物前后的穿插,包括座椅板凳朝向变化都不同。第四,在构图样式上要进行一些打磨,比如组合的样式,5联、6联、9联组合,还有32联、64联,山水画发展到一百多张进行组合的样式,特别是国家艺术基金的样式,我们要仔细的揣摩,增加复杂度。这四点是我这次的体会,尤其是风格上要重视,创造属于自己个性还有独立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在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上有所突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09128cc8ff84034a93513b6ff43618e_wh3000x5805.jpg" data-target="184498601768282112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09128cc8ff84034a93513b6ff43618e_wh3000x5805.jpg" alt="6 彭石 《巴山渝水之三月天》 中国画 240×124cm 2015年" data-title="6 彭石 《巴山渝水之三月天》 中国画 240×124cm 2015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彭石 《巴山渝水之三月天》 中国画 240×124cm 2015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5274edd43f144799df885d20d09de26_wh2721x1814.jpg" data-target="184498608674290892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5274edd43f144799df885d20d09de26_wh2721x1814.jpg" alt="7" data-title="7"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徐亮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顾问</p><p style="text-indent:2em;">这一次的展览感觉确实不一样,听了张院长说的,他讲了一点很重要,在各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当中,一直搞主题创作的老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定了性的,真正重点是在年轻艺术家上。现在年轻人包括年轻艺术家,在学校里当了老师的要好一些,还有一些没有工作的又热爱艺术的这一类年轻人,有正能量创作的,愿意付出的,这些年轻作者应该得到重点资助扶持。整个扶持的过程当中,一个是经济上的资助,整个作品评选出来以后,在后续跟进过程当中也很重要,既然国家拿出来钱,就要起到它应该要起的作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b7e079255fb4c56beca483abb7108cd_wh6890x9843.jpg" data-target="184498621867292262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b7e079255fb4c56beca483abb7108cd_wh6890x9843.jpg" alt="8 徐亮 《战歌——抗战中的刘雪庵》 雕塑 120×45×43cm 2016年" data-title="8 徐亮 《战歌——抗战中的刘雪庵》 雕塑 120×45×43cm 2016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徐亮 《战歌——抗战中的刘雪庵》 雕塑 120×45×43cm 2016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aad5e340b0c244869169cd3f5d8afd60_wh2686x1791.jpg" data-target="184498630109519052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aad5e340b0c244869169cd3f5d8afd60_wh2686x1791.jpg" alt="9" data-title="9"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循生 重庆画院签约创作员</p><p style="text-indent:2em;">我作为一个创作者,谈一点自己的体会:</p><p style="text-indent:2em;">首先感谢政府能够花这么大的力气,十年来扶持这么多作品,这么多门类,作品的质量非常好。我就自己创作的两件作品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张画是《和平使命》,这张画是部队给的机会,本来是军事馆藏作品,后来说还有军事维和,还有救护难民等等很多,整个的任务我们都去做,于是重新创作了一副综合的反映全面维和的,这张画留下来了,参加了2014年的一个展览。另一张画《1938.宜昌大撤退》,上下5千年,以交通反映中华民族的交通演变史,当时让我来负责这个项目,我画了草图,其中有一幅卢作孚在当时用他自己的努力挽救了当时的民族工业,抢救了大量的民族工业。院校、军队从宜昌撤退是非常壮烈的史实,我画的时候我完全是处于一种创作激情中完成作品,没有想到会得到政府的扶持。所以非常感谢重庆美术馆提供这样的机会,来回顾十年来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的创作作品,感谢这次的展览活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36cddd6c890f46e6bb537216d18d7384_wh5718x2968.jpg" data-target="1844986389327515650"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36cddd6c890f46e6bb537216d18d7384_wh5718x2968.jpg" alt="10 蔡循生 《1938" data-title="10 蔡循生 《1938"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蔡循生 《1938.宜昌大撤退》 布面油画 90×180cm 2015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b13f26aaa9a54705b74e060f8db82aa1_wh3144x2096.jpg" data-target="184498645672578662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b13f26aaa9a54705b74e060f8db82aa1_wh3144x2096.jpg" alt="11" data-title="11"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黄剑武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研究员、渝中区美协主席</p><p style="text-indent:2em;">我简单谈一点自己的感受,首先资助的项目从国家级到市级,十年时间,这次活动也算是一次回顾展,活动做起来蛮能体现重庆创作的状态和面貌,资助力度很大,这些作品体现了重庆的活力和艺术家的思维活跃,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要谈自己对这些作品有什么建议的话,重点级的作品感觉偏少一点,对重庆经典的历史文脉梳理差了一点,作者对这一块的关注度不够,反映出重庆文脉的、重庆符号的、重庆文化历史的、重庆重大事件等一类的作品相对偏少一点,我仅看到有几张作品是这类题材,比如大轰炸,周老师画的三峡移民这些都是能表现重庆历史变迁的。第二,从媒介上来说,还可以拓展一点,现在各种元素都有,不仅是媒介拓展,还有表现的手法,虽然是反映国家当代文化价值国家形象的展览资助,但是表现的手段,写实性的或者是现代语言特征的,或者是综合性的表现手法都可以有,可能跟整个西南地区美术教育的方向有关系。总体来说这个展览基本上体现了重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面貌,反映出重庆文艺创作的一种活力,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d3049afdf4bc4b51bca7a20ef4a605ba_wh9898x5370.jpg" alt="12 黄剑武 《人文重庆——大美山城系列组画》 综合绘画 120×180cm 2019年" data-title="12 黄剑武 《人文重庆——大美山城系列组画》 综合绘画 120×180cm 2019年" data-target="184498654146049638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d3049afdf4bc4b51bca7a20ef4a605ba_wh9898x5370.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黄剑武 《人文重庆——大美山城系列组画》 综合绘画 120×180cm 201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6373779823d4dc998f908bfaad33eb7_wh2931x1954.jpg" data-target="184498666041044992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6373779823d4dc998f908bfaad33eb7_wh2931x1954.jpg" alt="13" data-title="13"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富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p><p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下午好!我能参加这次展览感觉非常荣幸,因为我自己实际上一直在做关于主题性创作方向的研究。今天这样的一个交流平台,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p><p style="text-indent:2em;">就我自己做雕塑来讲的话,我的作品实际上是从自己身上生长出来的,不是硬生生套出来的,作品带有自己的体温。我2019年开始做近现代的谭楷,他是在成都出生,读了硕士以后又来璧山做乡村调研,他在中国活了108岁,是中国英语教学的缔造者,也是获得我们国家的友谊勋章,他这个事情很感动我,因为他出了一本书,叫《我用一生爱中国》,我看了以后觉得很感动,一个外国人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一个中国人应该是用什么样的心境去面对培养自己的国家和培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我觉得这个作品应该是从自己的内心中长出来的。我从1996年开始研究他,包括童年时代、中年时代,这些作品做出来了以后确实得到我们国家的广泛认可,最后我的作品就留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永远放在那个地方。</p><p style="text-indent:2em;">另外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因为我这几年完成了两件汉白玉三件铸铜的老年时代,在北京五环内唯一一所民办学校,是国外人办的,青年时代在国外,还有童年时代,他是在成都出生的,通过成渝双城文化共建,也可以放在他们那边去,也是自己的愿望,也希望很多同志的雕塑可以得到实际的落地,如果放到其他的地方或者放到其他公共的空间,对这些作品的呈现和人们生活的交互也会产生很大的互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b135c5028118464db881c3189041e9f7_wh4032x3024.jpg" alt="14 石富 《近现代时期支持中国西南地区建设的国际友人系列雕塑之伊莎白》 雕塑 尺寸可变 2023年" data-title="14 石富 《近现代时期支持中国西南地区建设的国际友人系列雕塑之伊莎白》 雕塑 尺寸可变 2023年" data-target="1844986681044606978"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b135c5028118464db881c3189041e9f7_wh4032x3024.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石富 《近现代时期支持中国西南地区建设的国际友人系列雕塑之伊莎白》 雕塑 尺寸可变 2023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2db42ec53dc1400a83f2f29e209e655b_wh3565x2377.jpg" data-target="184498691230357094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2db42ec53dc1400a83f2f29e209e655b_wh3565x2377.jpg" alt="15" data-title="15"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跃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师</p><p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首先十分感谢这一次文旅委、文联、重庆美术馆举办的“历史记忆·时代新象”展览,可以让我这几年申报的主题性创作得以集中的呈现。</p><p style="text-indent:2em;">我拿到第一个国家级的资助,就是2017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那时候我并没有为了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而去挖掘题材,我从2010到2020年这十年一直关注大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这个题材,我画了一幅大凉山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合在一起的作品,拿到了国家艺术基金的青年资助项目,基金比较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在一些选题上面没有过多的主题性的牵绊。到了2020年,我的视角就转移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觉得艺术家应该以一个记者的视角去挖掘题材,所以哪里有什么事件我马上就去关注,像一个记者一样去挖掘新的题材,所以在随后,我又申报了重庆文联项目,在2021建党百年的时候,成渝号3月份从重庆西永始发,这样一个事件让我捕捉到了,我就创作了一张《中欧班列(成渝)号》,在重庆美术作品展出中获奖并被重庆美术馆收藏了。在2023年的时候又关注到农业题材,重庆是中国马铃薯十大产地之一,洋芋比较有名,2020年的时候直播带货比较兴盛,我就画了一张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创作,这张创作引发了我对新农业新农人的题材进行挖掘,在2023年的时候拿到了中国文联的资助项目。主题性美术创作给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创作资助,也激励我们去创作,让我们不断地去挖掘题材,不断地去寻找自己。</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03b6d154ab74cd59802aa19634783aa_wh1327x1080.jpg" data-target="184498735646778163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03b6d154ab74cd59802aa19634783aa_wh1327x1080.jpg" alt="16 王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中国画 220x180cm 2017年" data-title="16 王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中国画 220x180cm 2017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王跃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中国画 220x180cm 2017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99ba225a72044fe931c0daf2cd12b23_wh3160x2107.jpg" data-target="184498743206642483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99ba225a72044fe931c0daf2cd12b23_wh3160x2107.jpg" alt="17" data-title="17"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胡焱 新文艺群体参展艺术家</p><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从三点讲一下感受,首先是我这张画的创作背景,2016年之前我一直创作城市山水画,当时的题目叫城市山水的创新,绿色生态家园的创建,为什么中国文联批准了这个大项目,因为这样的形式很新,我在创作中强调绿色生态,试图把城市的时代面貌表达出来。除了我的作品以外,唐德福老师的作品画的是农村题材的新面貌,只是我们题材不一样,我画的是当前城市山水现代的面貌,他画的是老街的新面貌,因此,要获得中国文联、国家艺术基金等资助,我觉得作品要能体现时代的风貌,现实生活中有山有水有城市有立交有铁路,但更多的是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艺术家一定要体现这个时代的精神内涵。</p><p style="text-indent:2em;">我是新文艺群体,早期的时候我和彭石两个当时都没有收入来源,但是我们也没有去找工作,我们又很热爱艺术,当时就参加中国美协的展览,因为有奖金,有收藏,作品不大,我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的都是两张四尺的画,比较小,被收藏的都是六尺的作品,因为当时的内容形式和其他的还是不一样。重庆美术馆策划的这个展览我觉得很感动,艺术家作品能这样呈现出来,对我们而言这是一种动力。美术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单位对艺术家特别是年轻艺术家实实在在的给予支持,比如这次展览装裱等很多的事情都是美术馆黄丽丽老师,还有高冠峰主任他们整个团队帮我们做了很多具体的事,我们就把这里当成我的家了,非常开心。谢谢文联帮我把作品推上去,谢谢王馆长、唐馆长,谢谢此次展览的策展人黄丽丽,还有美术馆所有的工作人员,真的非常感谢,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我相信有更多像我这样的新文艺群体能够继续坚持创作好的作品。的确我们需要支持,有时候我们能在外面做一些展览和交流,但和美术馆、文联的支持不一样,这是一种充分的肯定和认可。</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a447756907b44b32b89ce65b9c2412b6_wh6000x6102.jpg" data-target="184498755414532915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a447756907b44b32b89ce65b9c2412b6_wh6000x6102.jpg" alt="18 胡焱 《写生日志》 中国画 136cm" data-title="18 胡焱 《写生日志》 中国画 136cm"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胡焱 《写生日志》 中国画 136cm.136cm 2016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dcf8dd2fe4f4545a5ed3579f9012e3f_wh1920x1280.jpg" data-target="184498762803269632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dcf8dd2fe4f4545a5ed3579f9012e3f_wh1920x1280.jpg" alt="19" data-title="19"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黄丽丽 本次展览青年策展人</p><p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艺术家的精彩发言,使我受益匪浅,我是第一次作为策展人策划展览,这要感谢领导的信任、指导和帮助,感谢各位老师、艺术家的支持。我简单谈一下此次学术邀请展的相关情况。</p><p style="text-indent:2em;">首先,我谈一谈举办这次展览的缘起。去年重庆美术馆就对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今年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这次展览是在对重庆2014-2023年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进行了全面调研的基础之上筹备策划的,展览能如期举办还得感谢重庆市文旅委、重庆市文联领导的重视和重庆市美协、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的承办支持,以及馆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p><p style="text-indent:2em;">其次,我谈一下这次展览的主题。此次展览以“历史记忆·时代新象”为题,是为了传达两重涵意:其一,作品对历史记忆的建构。这次展览作品主要以重庆历史与传统文化,以及城市文明进程为内容,通过创造绘画的造型形象来镌刻这种历史的审美记忆。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作品中的历史叙事有尊重历史客观性的一面,但更多体现了艺术家的创新想象与自我判断,带有明显的个体叙事特征,艺术家从个体对历史认知的独特角度赋予这些作品以新的意义。其二,作品展现新时代美术作品的时代气质。作品紧贴当代社会和时代生活,反映着当代艺术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既有对美丽山城风光的描绘,也有对重庆城市发展变迁的展现,更有对人民大众美好生活变化的记录,艺术家自觉地把当今时代表现方式与审美观念融入创作之中,突显出新时代美术作品的时代特征和精神。</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三,我谈一下此次展览的内容和结构。此次共邀请到了在重庆工作生活的老、中、青三代近100位艺术家十年来创作的132件(组)作品参展。展览分为四个部分: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美术类)、中国文联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重庆市文联文艺创作扶持项目(美术类)”,每个部分又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连环画、综合材料等各个艺术门类。每个单元按获得资助的时间顺序进行展出,主要是想把不同类别的资助项目资助情况和成果清晰地呈现给观众。</p><p style="text-indent:2em;">昨天市美协副主席魏东秘书长还对我们说,我们这个展览是重庆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十年总结性的展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续也将想办法支持我们出版画册或者是文献集。所以后续我这边可能还会联系各位老师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还会不断地打扰到各位老师,请老师们能继续支持,谢谢大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0fa86eb804e7436b8b0c7c8614955d08_wh3204x2136.jpg" data-target="184498773166085734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0fa86eb804e7436b8b0c7c8614955d08_wh3204x2136.jpg" alt="20" data-title="20"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郑翔懿 新文艺群体参展艺术家</p><p style="text-indent:2em;">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于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已经有3年了,我谈谈自己对主题性创作的理解。川美的国画系是以项目式教学为主的,研究生期间我跟随导师黄山教授参与了建党百年美术创作工程。我那幅作品从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几个部分,展现了新时代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场景,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style="text-indent:2em;">成渝地区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小时候我生活在成都,到重庆也有十年了,我的作品也取材于巴渝地区的茶馆文化。从本科毕业到研究生这五年时间,我基本上研究的都是茶馆题材,我认为茶馆就是我的生活,我从小到大经历的生活,也是我想用我的画笔来记录下这个时代,来记录下巴渝地区的生活。这个作品是一个系列,一共有四张,2020年获得了重庆市的文艺资助项目,获得这个项目以后,我觉得这个项目是为我申请国家艺术基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重庆市文艺项目的资助基础上申请了2022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创作项目。我特别感谢重庆市文旅委、市文联给予了支持,让我们青年艺术家有这样的平台,自己的作品也得到了肯定,后续有更多的想法去够到更高的平台,包括这一次全国美展,我也是以这一系列的作品其中一件入选,特别感谢重庆市美协让我顺利的把作品推到全国去,特别感谢重庆市给我们的平台,也希望今后我在主题性这一块会有更多的创作,谢谢。</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8e911da6670149c48c332a873fd4364a_wh9967x11811.jpg" data-target="184498789200728064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8e911da6670149c48c332a873fd4364a_wh9967x11811.jpg" alt="21 郑翔懿 《锦城春和煦》中国画 240x200cm 2020年" data-title="21 郑翔懿 《锦城春和煦》中国画 240x200cm 2020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郑翔懿 《锦城春和煦》中国画 240×200cm 2020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2f74c6a57b964b3196068ea6e931c193_wh2848x1899.jpg" data-target="1844987976109088769"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2f74c6a57b964b3196068ea6e931c193_wh2848x1899.jpg" alt="22" data-title="22"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刘凯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师</p><p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壁画专业的老师刘凯,首先表示一个感谢,这次我有41件单幅作品,该怎么展览,策展人黄丽丽老师说只需要排序就可以了,我今天看到整体的展览面貌感觉非常的受宠若惊,我觉得能得到美术馆、上级单位及大家的认可,我表示特别的感谢。</p><p style="text-indent:2em;">我想提两点:第一,我们重庆本土的主题创作能否有项目,我觉得我们的上级单位,从重庆市委宣传部到文旅委、文联等相关的职能部门行政单位,史学专家能否列一些名册,最后由艺术家投标创作,真正形成一整套属于重庆的主题美术创作的项目工程,虽然很大很难,但我觉得做了以后是非常有价值的。第二,国家级市级文艺资助创作成果完成后,我们可以去巡展,使这些作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的作品表现新时代,讴歌人民,为人民而画,美术馆是很重要的一个展示平台,这些作品是否还可以走出美术馆,走入公共空间,现在数字时代、数字艺术的天下,我们也可以在公交站,或者是通过社交平台或者是公共空间的一些屏幕等方式,把我们文艺资助的作品进行充分展示。</p><p style="text-indent:2em;">现在回想起来,我从本科到研究生都是在做主题创作,后期画了《张骞出使西域》,这是一带一路的主题。疫情期间,我也画了一张《英雄出征》,是重庆市文艺资助项目,表现的重医附一院他们抗疫去武汉,画了一副长卷,后来被重医附一院给收藏了。随后中宣部有一个项目《数风流人物主题绘本》,我画了21张蓝天野,在6号厅一共21张,这个绘本是面向全国中小学传播的类似于教材的书籍,我是非常重视的,《蓝天野》这个项目还非??部?,我实在不敢拿出来展览,因为我们的书没有印刷,所以在结项的时候我还遇到了一些麻烦,我也十分感谢文联邓老师还有相关的老师为我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案,各位老师看到我的画的时候,我相信它还是可以的。最近我也在为中科院画有关科学家精神的一个主题绘本。今天有老师说我在画中国画,也在搞油画,甚至还在搞综合材料。我觉得艺术是多元的,不应该限定在某一种材料里,当然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个性,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真正把人们为国家努力奋斗的这一面给表现出来。我希望重庆的主题创作能走出去,真正的把艺术家背后默默的一些努力展现在大众面前,让大众也看到艺术家们真正为人民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46e92ae8412c499eb702bc8476bd16ee_wh3508x2480.jpg" data-target="1844988047210930178"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46e92ae8412c499eb702bc8476bd16ee_wh3508x2480.jpg" alt="23 刘凯 《凿空之旅》纸本重彩 30×100cm×10幅 2019年" data-title="23 刘凯 《凿空之旅》纸本重彩 30×100cm×10幅 2019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刘凯 《凿空之旅》纸本重彩 30×100cm×10幅 201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35652905a9574044b20ffef937813548_wh2771x1847.jpg" data-target="184498810583247257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35652905a9574044b20ffef937813548_wh2771x1847.jpg" alt="24" data-title="24"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杨涪林 重庆市九龙坡区美协主席</p><p style="text-indent:2em;">大家下午好!对我来讲我收益不小,通过展览看到有很多新的别开生面的方方面面的一些成就成果。文艺资助项目除了经济上的资助外,更重要是心理上的一种肯定,无形之中把艺术家自觉性发挥出来,成倍的增长他的胆量,然后就出现了诸多的各种作品的呈现,我觉得这是行之有效的。</p><p style="text-indent:2em;">我本人也得到不止一次的资助,上个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还叫重庆国画院,我主动的去考虑三峡大坝,顶着寒风,过了年初三同画院的几位画家,怀里揣着证明到那个地方去采风,然后就去画速写、照相搜集素材,最后就凭着一种干劲画一张出来,就是一种劳动场面,一种情绪,因为场面太感人了。通过那张画我也得到了回报,因为那张画派上了很多地方的用场,包括上次改革40年成果展的时候,美术馆通知点名了那张画。2004年跟北京画家搞出来的一个展览,还出了画册,重庆日报都登过,登了三四张,我那张画位列其中。我有一种感受,其实关注生活也是我一直的趋势,从知青以来就是这样的,实际上就是形成了一种自觉性,也是人生的一种领悟,这种领悟还是要有一种激发的条件是更好的,比如像文艺资助这样的方式就非常好。比如蔡循生先生的作品《维和部队在非洲》,上了年纪的人对新生的东西远不及年轻人的敏感度,但上了年纪的人有一种生活积累,有一种坚韧的精神,我觉得作为艺术精神很可贵,世界上很多大师们很多都是靠着这样的精神在活着在创作。</p><p style="text-indent:2em;">另外我是很关注年轻人的,比如郑翔懿的画,我很吃惊,她一个小姑娘的样子,大一大二的感觉,我才知道今年的全国美展上她的两张画已经被入选了,而且文艺资助这张画还是另一张画,是一个茶馆的序列;比如刘凯,他是九龙坡区美协的成员,刘凯这个年轻老师人很好,他做了这么多事情,我一点都不晓得,今天真是刮目相看,整个房间里都是他的作品,而且他有他的“打法”,也是属于年轻一代才想得到,而且很奏效,在短期内就出现效果,比如《蓝天野》那一套连环画,从材料到具体画的过程当中都不一样,很让人产生很深的印象。</p><p style="text-indent:2em;">另外,一个地方要对内对外宣传的话,特色最重要,也就是你重庆的具体形象,在我可能的情况下,我都还要努力一下。感谢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把这个展览推出来,而且展示效果很好,展期一个月时间,这个考虑得很周到,这种展览其实要大量的观众来看,不止是美术爱好者,更应该关心老百姓来参观我们的展览。</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3f033e70a624e00948cf8e417448c7a_wh5000x4691.jpg" alt="25 杨涪林 《盖碗茶》 中国画 180×192cm 2019年" data-title="25 杨涪林 《盖碗茶》 中国画 180×192cm 2019年" data-target="1844988159325184001"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13f033e70a624e00948cf8e417448c7a_wh5000x4691.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杨涪林 《盖碗茶》 中国画 180×192cm 2019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82d156ff3da4e31afa84d5762112e21_wh2724x1816.jpg" data-target="184498824329282355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c82d156ff3da4e31afa84d5762112e21_wh2724x1816.jpg" alt="26" data-title="26"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远华 重庆画院签约创作员 参展艺术家</p><p style="text-indent:2em;">首先感谢画院领导和策展人黄丽丽,我当时的画还没有裱,拿过来你们很快就裱好了。我的作品是历史题材,是2018年的连环画展览,《墨子》墨家思想,现在战乱造成的伤害很大,墨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就是反对战争,我自己很喜欢墨子,而且墨子在2000多年前身体力行走了十天十夜走到楚国,去劝楚王不要去攻打弱小的宋国,而且他成功了,他自己和楚王手下的鲁班制造的攻城器械,所以楚王后来放弃了攻打宋国?;褂心又圃斓哪攫?,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发明。在当今中国,现在国家已经强盛起来了,强调这种文化自信,墨家学者重新被唤醒了,所以我画了《墨子》这样一套作品,比较简洁便于大家理解。</p><p style="text-indent:2em;">我是学医出生,现在画院邀请我来,我也愿意把创作搞好,2025年的中国艺术节我也在努力的创作,我觉得要把我们的文化自信加强起来,愿意在画院领导的指导下创作作品。</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8291c130a2644d4c8734eb35640da951_wh3359x880.jpg" data-target="1844988371177152514"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8291c130a2644d4c8734eb35640da951_wh3359x880.jpg" alt="27 张远华、蒋才 《墨子》 连环画 47" data-title="27 张远华、蒋才 《墨子》 连环画 47"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张远华、蒋才 《墨子》 连环画 47.5×27cm×8张 2018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01fcf650134a4ad8b87fcd9ec150054b_wh2824x1883.jpg" data-target="1844988428072886273"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01fcf650134a4ad8b87fcd9ec150054b_wh2824x1883.jpg" alt="28" data-title="28"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毅力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原副秘书长</p><p style="text-indent:2em;">今天很亲切,我从2014年退休,我就在想退休了做什么,还是要画画,我原来版画做起很费力,一说搞版画还是不行,转一下,怎么转呢,当然原来我都是画人物,我肯定想画一下重庆,我觉得重庆太有意思了,很值得画。当然我这个版画本身就属于非典型版画,最早学院版画,后来83年就是农民版画,慢慢的我的版画风格变了,更多的是乡土绘画。总的来说,一直这么多年的版画都是以线造形,而不是传统版画的面、块、体,我退休了以后就想画画重庆,画重庆不在于一桥一路一山一水,而主要要表现重庆的精神,要表现重庆的风格和精神。在我原来用线造型的方法显然就不行了,更多是采用面的方法。</p><p style="text-indent:2em;">这么大的版画,再用原来的方法肯定也不行,2米多,因为黑白版画可以上机器印,现在我这种套色也不行,现在我就用小版反映的方法,所以我就转到题材创作,随着我的创作方法都进行了革新,也算系列作品,这三张也算创作的主题,我想沿着这个一直走下去,谢谢大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a1d1a5b311849238790a1ee5466d840_wh7117x3274.jpg" data-target="1844988543548596226"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a1d1a5b311849238790a1ee5466d840_wh7117x3274.jpg" alt="29 李毅力 《重庆大轰炸》 综合版画 101×235cm 2016年" data-title="29 李毅力 《重庆大轰炸》 综合版画 101×235cm 2016年"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李毅力 《重庆大轰炸》 综合版画 101×235cm 2016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4f972f3a30b4d32ad73f83b9beec2ab_wh2232x1488.jpg" data-target="1844988634770006017"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e4f972f3a30b4d32ad73f83b9beec2ab_wh2232x1488.jpg" alt="30" data-title="30"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唐德福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副馆(院)长</p><p style="text-indent:2em;">首先很感谢胡秘书长到现场聆听艺术家们的心声和创作感悟,也感谢各位艺术家各位老朋友来重庆美术馆参加这次学术活动,我从自己的三个角色来说一下今天这个活动,谈几点感受:</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一,从参与者的角色来谈,我从2014年就受到国家艺术基金、重庆市文艺创作资助项目、重庆市文联资助项目等的资助,逐渐成长为一名有所作为的艺术创作者,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管理者。这次展览是按照资助级别排序,所有参展作品全部都是原作,这个项目是基于原来我馆在研究策划部的张娜同志的成果,在她调研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个调研报告,再在这个调研报告的基础之上由黄丽丽逐步地把这个项目落地呈现。从我们统计的情况来看,这几类资助项目十年总共是257件。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大概花了1千多万,这1千多万的作品总共分十年资助了以后,呈现在所有观众和艺术家面前。从展览的现场来看,我们能够看到这批作品面貌纷呈、个性突出、风格多样,推动了艺术创作的繁荣,推动了艺术家个人理想的落地实现。同时还能够把国家意志和个人理想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也呈现了这些作品完美的结项效果,并落地展陈在大家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各美其美逐步的达到了美美与共,个人与他人之美有机结合,实现理想当中的大同美,实际上就是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意志在美术创作这一方面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这是我作为参与者的角度,结合到我们的一些组织工作上谈的思考和体会。</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从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度,思考到刚才前面很多位老师谈到的内容,艺术创作实际上是文化产业链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环,组织者首先是在选题上,要把美术创作制定出它的方案和规划,可以做到跟国家的引导和方向相对应、相呼应,比如目前美术创作中人物画创作非常少,人物为主题的大型作品非常少。有国家气魄的大型山水风景画也非常少,像这种类型的创作就需要组织,创作有组织和没有组织区别是很大的,有组织就有保障,有恰当的选题,才能够结合到选题,进行自由或者是组织相结合的采风,接下来就可以凭着艺术家对艺术执着的追求,专心致志的进行创作。然后通过展览和巡展,向社会、人民呈现成果。</p><p style="text-indent:2em;">关于宣传和推广,从美术馆这个角度,我们现在有杂志、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也有美术馆的分馆体系,各个区县美术馆与我们也建立了联盟合作,我们可以通过巡展的方式推广这批美术作品。2024年第四期《重庆美术》杂志我们也安排了这次展览相关的宣传和整个展览情况的刊载。此外,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能够得到主办、单位主管部门,包括关心我们美术创作的领导的支持,能够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政策的关怀下,能够把优秀的作品落户在什么地方,这也很重要。从美术创作的“公益产业链”上来讲,从选题、创作、展览、宣传、推广、发表、出版一直到后面的收藏甚至再进行一个滚动的宣传推广,这是我们比较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的艺术创作需要这种“公益产业链”。</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三,从建议者角色来讲,今天胡秘书长也在,首先是希望把在座美术家们比较好的建议能够反馈到上级部门。个人建议在资助对象上能有几个版块:一是在重大题材,重庆的文脉、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这些方面的关注度,在我们这个展览上美术家的关注度不是非常的突出。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资助的话,要能够激励有非常强创作能力的成熟艺术家们花精力、花时间打造一件件的精品力作上来,任何一件精品创作一定要有相应的物质保障。比如像建党百年美术工程,还是国家重大历史性题材美术工程,以及前面很多省市都做了的地域重大题材美术工程项目,像这类是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单凭艺术家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做到很大,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精品力作的体量,这些作品动则三到五年,艺术家靠艺术作品来养活自己,如果单纯为了某个主题和情怀,三到五年时间只能不吃不喝,也就说不可能出现这样的精品力作。</p><p style="text-indent:2em;">第二个思考,在符合文艺方针政策的情况下,青年美术家和新人也非常需要关注,青年美术家虽然年轻,但艺术成果不一定弱,有些青年艺术家创作成果非常突出,也需要资助扶持,根本原因还是青年人才的成长,也是需要组织保障和经济保障的,如果抛开经济保障来谈情怀,这个事情是不可能长久的。另外,对于新人来讲也需要关照。资助对象上面,我目前所想到的,可以分批次、分档次、分层级来资助,比如国家有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国家重大题材的扶持,现在有很多区县的文旅委和区县的宣传部他们都在进行区一级的文艺资助。</p><p style="text-indent:2em;">最后资助的目的,也非常重要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实际上已经花费了近千万的资金投入到这批资助作品上,我们艺术家慢慢也在资助过程当中成长起来了,但资助目的开始就只是为了打消美术家们的顾虑,在资助金额上也投入相对有限,但相对整体来说,是已经花了大体量的资金,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下一步还可以继续推进,是不是能够做一做主管部门和市级部门的工作,能够在这一批资助项目里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能落到相应的馆藏里面,我们美术馆也好,还是区一级的美术馆也好,就是一定要有落处,如果只考虑资助不考虑落处的话,那美术家的积极性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艺术家的作品放在自己手里缺点很多,艺术家自己保管和机构保管是不一样的。但目前我们美术馆运行经费也相当的少,一年的收藏经费捉襟见肘,要想大体量的做这个事几乎不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胡秘书长能反映一下这样的诉求,把愿望表达给相关主管部门和市一级领导,能够关心、关注和关怀付出真心努力创作的美术家。其实国有资金已经把大部分的钱花出来了用在这批作品身上,我们是不是可以再花少部分的钱,艺术家们“半卖半送”也好,讲情怀也有,最后能让优秀作品交给国家专业机构发挥作用。</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5ce0f7c7f53c4d1c99ace5193bedda2a_wh5274x3242.jpg" alt="31 唐德福 《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145×360cm 2014年" data-title="31 唐德福 《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145×360cm 2014年" data-target="1844988717079535618"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5ce0f7c7f53c4d1c99ace5193bedda2a_wh5274x3242.jpg" data-watermark="" data-description=""></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唐德福 《老屋梨花绽笑颜》 中国画 145×360cm 2014年</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982a100d0dc42da8646378dee3cf93d_wh2410x1607.jpg" data-target="1844988838581575682"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6982a100d0dc42da8646378dee3cf93d_wh2410x1607.jpg" alt="32" data-title="32"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胡启华 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秘书长、文艺工作部主任</p><p style="text-indent:2em;">我今天主要是来学习,谈三句话:感谢、感慨、感动。首先是非常感谢重庆美术馆以及在座各位美术家多年对市文联工作的关心支持,特别是对文艺部的工作,对我们在具体负责文艺扶持这一块的支持和理解。第二、感慨。刚才在座的15位美术家满怀深情的谈到自己的创作感悟心得体会,也做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令我眼前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因为你们的发言对市文联特别是文艺工作部做好今后的工作有很多启发。第三、感动。今后市文联特别是文艺部,因为在具体做这项工作,将认真梳理今天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方面向市文联领导汇报,向上级部门包括中国文联还有市委宣传部反映,同时我们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主题文艺扶持工作,来助力大家创作更多更好的渝派的精品力作,助力攀峰登顶,助推新时代文化强市精神。</p><p style="text-indent:2em;">我就简单说这些,谢谢大家!</p><p style="text-indent:2em;">王发荣:由于时间关系,“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创作交流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p><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9501586c44c348ea8af7f0f00e1c6fbd_wh1706x1279.jpg" data-target="1844988921828171778"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9501586c44c348ea8af7f0f00e1c6fbd_wh1706x1279.jpg" alt="33" data-title="33"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46cc954c3821486b820489f12c72c074_wh4624x2604.jpg" data-target="1844988935992844290"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46cc954c3821486b820489f12c72c074_wh4624x2604.jpg" alt="34" data-title="34"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figure class="image"><img src="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9c84c8db0b244c8f97cc0acc3621d3c1_wh1225x650.jpg" data-target="1844988920808955905" data-origin="https://res.cqnews.net/contentcloud/1563/REPRINT/DEFAULT/PICTURE/2024/10/12/9c84c8db0b244c8f97cc0acc3621d3c1_wh1225x650.jpg" alt="35“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data-title="35“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展览现场" data-description="" data-watermark=""></figure><p style="text-align:center;">“历史记忆 时代新象——重庆2014-2023年度国家级市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美术类)学术邀请展”展览现场</p><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有删减,如认为删减影响了发言者本意表达,请联系更正。)</p></div><link id="ck-content-style" rel="stylesheet" href="//res.cqnews.net/public/ckeditor/content-style.css"></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