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找人睡觉电话-附近200米约爱电话,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51茶楼最新版本

《重庆美术》2025年第1期 青年艺术家推介:从性别意识到意象表达——朱君如的雕塑语言与观念探索
2024-12-12

文/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重庆国画院)张娜

朱君如的雕塑创作深耕个体经验与生存境遇,以传统文化和当下社会现实为依托,将真挚细腻的关切与耐人寻味的细节注入艺术创作之中,关注内心世界的真诚表达,关注人性与情感,创作媒介囊括了树脂、不锈钢、铜、综合材料以及木雕等,创作手法既有具象写实,又有意象形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面貌。

一、与她无关

朱君如2011年前在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读书期间创作的《鱼头肉》《我是紫色的》《无性别主义者》《庇护》《批评者》等雕塑,向我们展露了一系列独白式的身体。它们不是肖像,不属于任何人的生活,也不再让人们联想起任何情景与时刻,它们是现实之外的存在,是一具具无身份的自我演出的躯体,同时也是“作为自我的身体”。她并不局限于对生命体验和官能感受的独特表达,而是敏锐地将触角伸向社会文化现实之中,把个人经验逐渐推向了对文化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追问。

朱君如从个体经验出发,关注女性被边缘,被异化,被迫妥协的生存环境与社会现实。她在这一阶段的作品中很大程度上是在传递这样一种思考:艺术是没有性别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女性因为选择妥协而逐渐丧失了自我?!段沂亲仙摹废盗屑绦谏硖逵镅缘牧煊蚶锷罡?,继续为女性生存境遇发声的同时,也为“娜拉出走后会怎样”提供了一种思考——找到自己并且成为自己。在《无性别主义者》中,朱君如为强调“男女平等”的观念而刻意模糊性别的因素,用“中性”的形象表达她所感受到的男女之间的境遇差别。但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挑起男性与女之间的对立,而是表达女性也可以被尊重,被平等对待,同样拥有自由选择,自由生活的权利。

朱君如 《鱼头肉》 树脂着色 120x40x44cm 2009年

朱君如 《鱼头肉》 树脂着色 120x40x44cm 2009年

朱君如 《我是紫色的NO

朱君如 《我是紫色的NO.2系列浮雕》 树脂着色 160x106x8cm 2008年

《鱼头肉》和《小药丸》则很好的体现了她对个体价值的高扬和当下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段沂亲仙摹废盗凶髌犯⒅乇硐直硐制渥陨硖逖楹湍谠谇楦?。它告诉我们,我们大都生活在别人的眼睛里,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我认知大多数是来自于他人的评价。就像站在大玻璃前,玻璃上有清晰的自己,但是在外界的大背景下,是在其他人的包裹之中,隐约间看到自己,是隐晦的好似不自觉。眼睛里所看到的都是别人折射下的自己。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如此的表达。但是自恋性的表达似乎不是这样的,它是对自我的直接关注,是对自我意识的顽固求证??辞宄?,还不含糊。无论美的丑的,我要看到的是清晰的独自成像的自己。这就像是在黑暗里点燃一支蜡烛,即使照亮的是一片废墟,至少我获得的是真实的苍凉。面对自我幽闭中的寻觅以及莫名的期待使我们叹息般的目光总是不自觉的投向镜子,对镜子的迷恋必然带来一种自我的镜像化,借助于镜子来进行自我欣赏,或者用镜子来充当一双来自他者的激赏的眼睛。

在与当下文化语境相结合的同时,朱君如将自身体验和内在情感逐渐转化为一种具有性别意识的艺术话语。在对这些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和表达的同时,她的作品已经远离了“她”的界限。因此,当她把个人话语置换成公共性话语来面对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时,她的艺术也就直接切入了当下社会和文化问题之中。

朱君如 《惊鸟(斜侧面)》铜 13x17x10cm  2018年

朱君如 《惊鸟(斜侧面)》铜 13x17x10cm 2018年

二、意象表达

朱君如极其善于抽象思维,逆向思维,甚至是多向思维,对东西方哲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2018年,朱君如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学一年。在这两年的访学中,她的作品面貌有了一个非常明显的过渡,开始从性别意识的精神诉求转向探索雕塑语言本体的力量,将自己对人性与真理的深层次思考以及对当下社会文化现状的观察与解读通过带有象征意涵的动物形象转化为隐喻人性的媒介。

这一阶段,朱君如的部分作品着意选取了蚂蚁、麻雀等这种普罗大众的动物形象。麻雀、蚂蚁等动物是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且最为平凡普通的动物。世有“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等说法。麻雀、蚂蚁等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一种“低贱”的文化身份,具有一种平凡而脆弱的的人性内涵,隐喻着一种可以被随意蹂躏和伤害的情感符号。而且,它们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很贴近,大家对它们的理解具有可交流性。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中,蚂蚁、麻雀的文化特质常使人产生一种共情,从而被观众体察和感悟。

朱君如 《蚁》 综合材料 10x10x11cm  2018年

朱君如 《蚁》 综合材料 10x10x11cm 2018年

在朱君如的艺术创作中,蚂蚁和麻雀不再仅仅是动物,更是人的象征物。在《蚁》中,朱君如没有从浅表意义上来处理蚂蚁的形象,而是用丰碑的样式,通过视觉表象进行意象表达,将这种生活在底层的渺小的动物进行了放大处理。图像是一种感受性的形式语言。放大后的蚂蚁形象在没有实时环境,没有前后语境的状态下,显得孤立又诡异,具有强大的力量感,给人以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引发了以动物为象征的一种文化情感的深深认同。在《惊鸟》中,朱君如强调“鸟”的具象元素的同时,突出材料语言的视觉效果和雕塑的形式感,进而丰富了作品的叙事性,具有戏剧化效果。在这件作品中,鸟是生命形态的动态呈现,更是对生命力量的张扬。朱君如用既简单又丰富的意象形式,营造了一个能把观者拉入其中,并将自身投射其中的的场域?!豆丁非康饕恢忠荒苛巳坏摹⒓蚪嗟男问礁?,在超越的精神性与直达生命体验的深处之间,获得了一种有效的张力关系。朱君如将自己内在感觉中的文化记忆,变成观众可以感知的共通的媒介化印记,与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记忆结合在一起,进行一种情感上的宣泄,并将自身对当下生存的真实体验,通过表现性的语言予以释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博大的精神力量,留给观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朱君如 《象征》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26X20X70cm 2020年

朱君如 《天地不息》 木、铁丝 180x70x28cm 2023年

朱君如 《天地不息》 木、铁丝 180x70x28cm  2023年

朱君如 《象征》 综合材料 电脑着色仿铜、仿石 26X20X70cm 2020年

对生活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对人文情怀的追寻等共同构成了朱君如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意象性的张力。在《思》《象征》《白云无尽时》《思》等作品中,朱君如强调意象思维,注重对情感表现的诠释,赋予作品以心理维度,进而拓展了精神向度。此外,她并没有停滞在一个题材上驻足不前,而是在创作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她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表述,并试图在作品中建立一种更自然、更生动、更感性的,更有生命力的秩序。近期,她吸取了四川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木雕的艺术样式,充分利用木材的特性,挖掘木料的材质之美,创作了《乘云》《生生不息》等作品。《乘云》塑造了一个极具传统文化的女性形象,借鉴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楚绣“乘云绣”这种具有美丽而神秘色彩的中国古代传统的纹样,以独特的形式之美承载了浓厚的美学内涵,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朱君如 《白云无尽时》 石膏 10x10x31cm  2011年

朱君如 《乘云》木 40X34X13cm 2023年

朱君如 《乘云》木 40X34X13cm 2023年

朱君如 《白云无尽时》 石膏 10x10x31cm 2011年

朱君如密切关注人性与情感,始终保持对当下社会文化现场的关注,以理想主义的存在观为精神导向,不修饰,不肤浅,不虚假,不虚无,不断纯化自己,锤炼自我的主体人格,不断去感受,去思考,去演化,去探索,尝试新的艺术语言,建构新的观念,拓展其艺术的发展。她的创作理念既有对现实生活进行敏感、深沉的个人体验,又有对观念的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