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三级艺术研究、《重庆美术》编辑 李晶
对个体的剖析以及对自我成长经验的回溯是当代绘画的一大主题,也是青年一代艺术家群体中常见的创作倾向。人类生命的有限性促使个体在特定的时期开始追思过往,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给予过往一个反刍式的解读?;诖耍罱茉谝帐醮醋髦辛⒆愀鎏寰?,对成长印记和日常经验进行创造性艺术转化,拓展出具有个人风格的“青春成长”“都市女性”和“恬静风格”三系作品,阐释着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与探索痕迹。
一、青春成长系列:个体亲验的印记
“青春期”“影”“花开”“种豆得瓜”等系列作品共同组成了李杰的“青春成长系列”创作。这些创作基本围绕着个体在青春期的成长境遇展开,是他最具代表性、最为重要的创作之一。成长是日常的,日常是琐碎的。在对琐碎日常的处理上,李杰不是直接复制生活片段来进行现实主义的表达,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提取个人记忆和经验的印记,结合对当下青少年境遇和心理的观察,创造出自己的绘画图式——特定的人物角色,具有象征和隐喻的符号,以及摈弃了具体情节的画面。
李杰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面对》属于其“青春期”系列,充分诠释着他的绘画图式?!睹娑浴返娜宋镄蜗笫且桓霰扯怨壑诘男∧泻?,身上的痘痘提示他处于青春期阶段,而绷带隐喻着成长中被压制、束缚的天性?;嬷杏胄∧泻⑿纬啥灾殴叵档睦鞘瞧淇志?、惊惶等情绪的具像化形态。李杰用超现实的处理方式在狼的周身环绕一圈红色的雾状轮廓,目的在于提示“狼”并非真实,而是象征着“情绪”的一个符号。作品没有设置更多的情节,为人物情绪背后的事件、细节进行了留白,从而向观众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李杰 《面对》 150x200cm 布面丙烯 2009
在《种豆得瓜NO.2》中,画面主角是一个捂耳抱头、表情痛苦的男孩,男孩头上有一株“破土而出”、挂满钱串的荆棘。显而易见,这是男孩的天性和自身欲望在对抗外来强压、期望(他者的欲望)的过程中相互撕扯、拉锯所伴生的结果,充满不安和疼痛?;姹尘凹负跏谴可?,也没有具体的情节,而是结合特定的符号,以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来对当代青少年的日常成长进行要素提取和符号转化。这样的绘画图式贯穿于同时期的“影”“花开”等系列作品,只是不同的图像符号在不同的作品中具有着各不相同的象征和隐喻。李杰在这些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符号、画面效果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他的作品符合现实角色,既是个人年少时成长经验的回溯和提取,也是基于社会共同经验之上的个性表达,具有强烈的当下性和时代感。

李杰 《种豆得瓜NO.2》 120x100cm 布面丙烯 2011
二、都市女性系列:旁观的痕迹
“都市女性系列”包含“深水”“戒线”和“困”三个小系列的作品,在创作时间上比“青春成长系列”稍早一些,创作手法也一以贯之。但从画面内容来看,“都市女性系列”所呈现出的是李杰作为旁观者,对当代女性所面临的困顿和束缚的审视与同情。
《深水NO.5》是这个系列最生动的作品之一,画面中出现的绑带在这里具有束缚和疗愈的双重隐喻。在绑带之下的女性身体趋于模糊和扁平,刻意“磨平”了的五官也隐于浓稠的色彩之后。与“青春成长系列”相比,“深水”的画面愈发丧失了现实感。女性的客观形貌被尽可能地弱化,从而更加强调精神性,力求呈现出特殊境况下的精神和心理状态。这些超现实的画面持续释放的张力和感染力,正来源于对精神性的强调。相较“深水”而言,“戒线系列”作品的人物形象要稍稍写实,这是为了明确一半是“人”,一半是“水中影”的对比关系?!敖湎摺毕盗兴械淖髌分屑涠加靡惶跸钢毖蘩龅姆纸缦呃捶指罨?、界定虚实,色与影的交织也因此带有了精心构造的意味。

李杰 《深水NO.5》 240x180cm 布面丙烯 2008

李杰 《戒线NO.7》 150x120cm 布面丙烯 2007
无论是“深水”“戒线”还是更为点题的“困”,都是对某些困境的表现。困境在现实中是日常且隐匿的,只有被放置在能引众多目光聚焦的位置,才有可能被一再地关注,而艺术创作正好可以处在这样一个位置。李杰没有因为其男性身份而对女性的困境进行视若无睹的避退。相反,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凝视创作客体的挣扎与束缚,质疑真实与虚幻,更进一步的通过思考和创作使一个个被困住的“内在”得以在画面里浮出。不止于此,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处于现实困境的人群常常不分男女,也无论老少。观者的目光可以透过画面中的女性形象,寻觅出与自身相关的情感印记,因此,画中“人”的性别也不再那么重要。作品中“女性”这一形象的背后,其实是所有男人、女人、老人、孩童的叠影,是社会属性的“人”所背负的伤痕和桎梏的集合。因此,对“都市女性”的旁观和表现,也是李杰对“人”的社会学剖析和哲学思考的痕迹。
三、恬静风格系列:语言探索的足迹
李杰近些年的创作倾向于对绘画语言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延展。有新工笔绘画、有综合材料绘画,也有在工笔绘画中加入综合材料的尝试。这些作品的情感基调较为平和,画面静谧安然,没有强烈的隐喻、象征和情绪指向。我将这类作品统归为“恬静风格系列”。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李杰更专注于对材料和形式的控制,综合材料作品《金缕衣》就是一个例子。为了营造更好的色彩效果,李杰在这件作品中使用了金箔?;嬷幸晃煌仿⒋沟哪昵崤⒃诤诩诺囊雇碜咴谌缭朴炙扑牡缆坊蛘呋镁持校砩鲜怯山鸩馓牧魉找氯?。金箔的色彩效果非常醒目,随着光线和观看角度的变化而熠熠生辉,梦幻又灵动。哪怕是红色调的奇幻“道路”差不多占据了一半的画面,都不能动摇金箔这种材料所主导的视觉中心。李杰通过对综合材料的探索和巧妙加入,丰富了作品的绘画语言,使画面更具张力和吸引力。而材料独有的特质和内涵也帮助创作者更加准确、有效地表达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梢运?,《金缕衣》是李杰在综合材料创作方面极为成功的尝试。

李杰 《金缕衣》 70x 100cm 综合材料 2020
国画作品《若轻》描绘了一个手持羽毛、侧身而坐的小姑娘,这件作品属于新工笔的范畴,它有典型的国画人物肖像特点。首先,在空间关系上,弱化空间效果来突出作为画面唯一主角的人物。其次,在色调方面,温暖清淡的色彩渲染展现出人物仕女般的恬淡与安静。笔墨技巧上,使用传统工笔的线条表现,少女发丝根根分明,手上的羽毛纤毫必现。与此同时,这件作品还融入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如对衣褶的明暗处理、面部的细节刻画以及躯体的解剖透视关系,使人物形象显得立体饱满。以《若轻》和《金缕衣》等为代表的新工笔和综合材料作品汇集成李杰对绘画语言探索的一串足迹。

李杰 《若轻》 80x60cm 纸本工笔 2022(重庆美术馆收藏)

李杰《星空》 95x180cm 纸本综合材料 2022
结语
“自我剖析”和“成长回溯”这样的主题最让人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过往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如何描述“人”的内在冲突。李杰的“青春成长”“都市女性”和“恬静风格”三系绘画,聚焦孩童、女性,实际上是他从自己亲历和旁观等不同的角度,回溯日常生活给予精神的各种印记,并对包括自我在内的“人”展开多阶段、多层次的剖白和反刍式分析。在“青春成长”和“都市女性”系列中,他提取要素并转化为象征和隐喻的符号,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恬静风格”系列展示出相当熟练的国画专业技能和极具个人化的艺术风格。李杰的绘画创作在不断的语言探索中,实现了“对个体思想和价值取向进行独特、准确的表达”这一当代绘画创作的首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