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美术馆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承办,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作为学术支持的2022重庆都市艺术节(四川美术学院学科卓越艺术人才建设项目)——“现实感怀·黄山主题性创作研究生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展”将于12月15日在重庆美术馆展出。展览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牢记“文艺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讴歌新时代,共筑中国梦。展览将通过师生案例作品及文献,全面梳理黄山教授在二十余年研究生项目式教学中的理念、方法与经验,集中呈现其以“主题性创作”为代表的教学案例成果,充分展示四川美术学院在当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锐意进取精神和在学科建设中的科学谋划方略以及在学科卓越艺术人才和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览将于2022年12月15日至25日展出师生案例作品70余件,免费对公众开放。
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在历史的积淀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下,逐步形成了以“开放”“交叉”“贯通”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为主体,以创新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则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新的培养目标和内生动力。伴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前进的步伐,国家“双一流”建设新格局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在跨越式发展,研究型、深化性内涵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变革,并逐渐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作为传统特色学科,中国画艺术在当代艺术教育背景下,承载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历史重任,以及谱写中华美学特质、彰显中华审美风范的神圣使命。
项目式教学,是当代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新方法、新路径,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全新模式。导师项目式教学旨在改变传统“口授心传”的单一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项目式教学在教学中秉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坚持“创作引领,生活育艺”学术主张,让学生浸入项目全过程,是新时代教育背景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实施完整项目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创作促教学,以实践炼真知”的教学理念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学术平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了从深入生活、立意构思、素材收集、画稿设计、制作加工到场地安装诸多环节的一体化教学。本“导师项目式教学”,强调“以项目(展演)为抓手”,“以主题创作为引领”,“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以科研成果为目标”;注重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学科融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作水平和综合素养,使其成为“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敢创新业”的新时代追梦人。
在教学中,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倡导和坚持“主题性创作”,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弘扬爱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感国运之变,立时代潮头,发时代之声”,讴歌民族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讴歌祖国幅员辽阔的山河壮美,讴歌人民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从而在“奋进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艺术抱负。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也。
专家艺评
孙韬:
黄山老师在创作中以项目形式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性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体会社会、观察生活、通过创作汇集正能量,表现大主题。近些年,教育部推广课程思政建设,提倡思政教育要像摄取食盐一样,在美食中潜移默化地摄取?;粕嚼鲜υ谇把灾兴亢撩挥刑峒啊翱纬趟颊闭飧鲂旅?,但我认为,这是中国美术教育中课程思政最好的典范。
艺术培养模式的讨论,重点之一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志向的人如何能有共同关注的焦点与兴致,并且义无反顾地去携手同行。这与单打独斗不是一回事。在我看来,所谓重大题材,无论多大,其实就是不同层面和不同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民生,因此需要公正而准确的艺术表达。正因如此,黄山的作品以及团队共同走过的路,方能记录民生百态与文化艺术发展的真实足迹。
王赞:
近年来,围绕聚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黄山先生从生活基层的角度挖掘中国人物画的创作要素,市井生活、城乡建设、风土人情、主题创作全面地表现出这位人物画家的独特视域?;粕较壬芎玫陌严执闹视胫泄郴婊嘟岷?,融入更多中国传统矿物质材料语言的绘画神韵,使它既保持传统东方文化的诗兴精神又具备现代绘画的创新语境。将各种材料和手段都纳入教学与创作研究的视野,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为中国画,也为中国美术,增添新的活力。
黄山先生教学有方,其研究生“项目式教学”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突破了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瓶颈,为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探索了一条符合艺术自身规律的可行之路。在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审美诉求的前提下,“项目式教学”以主题创作为引领,以创作项目为抓手,以创作促教学,使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深化学理研究,不断增加技能储备。同时,不同的项目要求,不同的材质运用,不同的形式探索,激活了学生的审美潜质,使艺术教育不再只是教科书中的形式规范,更是实践探索中的自由生长,还原了艺术创作与教学的应有特色。
黄宗贤:
黄山教授是一位具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导师,二十余年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引导学生在视野上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和喜怒哀乐。在技艺方面重视学生的对媒介驾驭能力和造型能力训练,为学生参与主题性创作奠定了美学修养和坚实的技能基础。在这里呈现的数十个研究生项目式教学的案列,以学生作品为主,以教学文献为辅,图文并茂地体现了黄山教授及他的团队在主题性美术创作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获得的心得,也彰显出四川美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价值导向和艺术导向。
黄山先生对线描情有独钟。他的线条既在优秀传统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又从西方绘画中借鉴了诸多观念与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和平面装饰意味,成就为诗性十足、美感丰富的独特艺术面貌。《幸福新时代》则是其少有的宏篇巨制,丰富的内容和众多的形象汇聚成气势浩大的乐章。绚丽的色彩之下,庞大的物象集群和交错的空间层次系统地构成了主次有别、音色各异的线条交响曲。这种宏大的主题创作用传统技法来进行创作,费时费力,然而他祛除语言炫技,直取朴素的艺术本质,让普通大众都能感受到浓郁的诗情画意,所谓“好画入凡眼”。相信此时他对灿烂之极复归平淡的道理有了深切的体悟。
展览让观者感受到了一种触动,它所引发的思考,触及多重向度,诸如现行普遍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诸如艺术与时代,艺术与生活,再如艺术家的社会角色与使命等等,无疑这次展览以一种鲜明而坚实的践行做出了清晰的阐释。三年中导师统率学生,目标清晰,做着同一件事情,于是团队意识幻化出强大的内力和综合力,使对于国家、社会的重大关切等事件能实现有效的绘画图像语言转换和复杂的艺术综合表达,事实证明成果是丰硕的:《幸福新时代》、《地道战》、《春天的讯息》等作品都在国家的重要馆场与重大展览中成为闪亮的一员……
尚天潇:
形妙写新貌,神凝铸画峰。该展览展出黄山教授师生案例作品七十余件,有幸先睹为快。展览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贯彻“文艺为人民”的创作宗旨,继承华夏文脉,传播中国声音,以笔墨线条诠释中国智慧,将满腔情怀寄寓于神州山水。作品的内容题材丰富:有新时代人民的幸福生活、有历史伟大时刻的辉煌写照、有祖国地域的人文新貌,亦有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日常与生命感悟等。作品的笔墨语言多样:承“六朝三杰”人物画的古典遗韵,接近代中西融合的造型根基,展中国人物画的创新探索。作品的立意构思各有妙处:时空经纬、精神穿越、终极关怀与愿景构筑,从开创新的人类文明的宏观境阈着眼,展现新时代的中国风貌与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