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找人睡觉电话-附近200米约爱电话,500元四个小时快餐不限次数,51茶楼最新版本

首页 > 展览 > 展览预告
【展览预告】2022重庆都市艺术节 四川美术学院学科建设项目“卓越艺术人才资助项目”·“读写实验”第一季
展览信息
项目基于美术批评的写作教学实践与实验,试图呈现新生代美术史论、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对视觉艺术作品解读的思路、方法与路径。展览缘起于多年来我的艺术评论写作实践和思考,也是对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批评写作课堂教学及项目制教学经验的梳理。我曾写过一篇《美术批评家的体力与眼力》,希望批评者到现场线性化地细读作品后展开写作实践。
展览介绍

916462829654715807

主办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重庆美术馆
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
麓湖·A4美术馆
了了艺术传播机构
承办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理论与策展艺委会

项目负责人屈波
项目简介:本项目系四川美术学院学科建设项目“卓越艺术人才资助项目”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屈波教授,系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项目基于美术批评的写作教学实践与实验,试图呈现新生代美术史论、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对视觉艺术作品解读的思路、方法与路径。
策展人:屈波
策展助理:刘肖琦、刘泽宇、熊麒、赵兰、张依铭、王雨桐

视觉设计:侯嘉祺、张茜茜


展览时间:2022年10月25日-11月6日
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6号展厅
开幕式时间:2022年10月25日(周二)下午16:00

读写实验:加速时代的逆向而行
屈波

读,是读作品、读展览;写,是写艺评;实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价值观,是一次加速时代的逆向而行。

读,是看但不止于看;写,是写但不是无感的写。对当下的美院学生甚至普通公众而言,图像几乎无处不在,美术作品、展览也不再是稀缺物——线下的置身其中或贴身向前、线上的轻滑屏幕与瞥视浏览,图像快速增殖却不增值,而是在迅速跌价——那种引人关注、走近、细读、品味的价值。

教学,既要顺应时代,也要有所坚持。在一切皆加速的时代——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分为技术的加速、社会变革的加速、日常生活节奏的加速,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慢速的方式,找回曾经的对图像的好奇与珍爱?本次展出的作品、展览概况及艺术评论,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展览缘起于多年来我的艺术评论写作实践和思考,也是对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批评写作课堂教学及项目制教学经验的梳理。

我曾写过一篇《美术批评家的体力与眼力》,希望批评者到现场线性化地细读作品后展开写作实践。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尝试带领学生到校园、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读原作,与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观众聊天,现场“速写”对作品和展览的直接感受,回到教室和工作室后写作初稿并反复打磨,同时广泛阅读批评名作与范文,之后再到现场进行沉浸式体验,文图对照,校正自己对作品与展览的感受,历经数周,方完成艺评的写作。这样的训练,是建立在细读基础之上的慢写,是对感性认识的理性表达,希望写作者在慢中品味,获得对艺术的真切感受并找到表达这种感受的方式。至于效果如何,则有待观众评判,并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得到检验。

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四川美院及四川大学其他老师指导的研究生艺评写作成果,在此向相关师生致谢。


评论及参展艺术家
焦兴涛、侯宝川、陈安健、宋钢、王朝刚、魏言、唐勇、陈志萍、赵文悦、朱小坤、耿德法、杨方伟、刘也、尹代波、邓坤、曹根、申子叶、李树淡、樊俊言、胡晓林、尚超
评论展览
共情共在共生:中国社区美育行动计划
大路西行﹒第二届中国油画作品展
艺术评论作者
屈波、刘立、叶怡彤、王曦、李本卿、陈昱竹、杨斯贻、廖天義、冷静、邓伊婷、李京泽、连晓臻、刘思媛、颜开、王钇鳕、张惠怡、唐英芝、王紫沁、梁晏宁、颜邦豪、李芯熠、杨迪梦、姜若琦、齐心懿、李萱、段玮、于骁涵、龙茁、郑茹云、邓塘玉、安至柔、隋赫彤、成睿、刘予骞、杨亦庄、冉子攸、胡筱檬、胡心一、赵航、林以恒、张敏辉、张斯涵、王喜弘、陈梦瑶、江露杰、刘璠影、高溢宁、胡妙佳、杨晶、龙嫣然、程雅洁、刘泽宇、张清玥、屈书帆、何豪放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