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
视觉设计:侯嘉祺、张茜茜
读,是读作品、读展览;写,是写艺评;实验,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价值观,是一次加速时代的逆向而行。
读,是看但不止于看;写,是写但不是无感的写。对当下的美院学生甚至普通公众而言,图像几乎无处不在,美术作品、展览也不再是稀缺物——线下的置身其中或贴身向前、线上的轻滑屏幕与瞥视浏览,图像快速增殖却不增值,而是在迅速跌价——那种引人关注、走近、细读、品味的价值。
教学,既要顺应时代,也要有所坚持。在一切皆加速的时代——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分为技术的加速、社会变革的加速、日常生活节奏的加速,有没有可能以某种慢速的方式,找回曾经的对图像的好奇与珍爱?本次展出的作品、展览概况及艺术评论,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展览缘起于多年来我的艺术评论写作实践和思考,也是对近年来本科生、研究生批评写作课堂教学及项目制教学经验的梳理。
我曾写过一篇《美术批评家的体力与眼力》,希望批评者到现场线性化地细读作品后展开写作实践。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我尝试带领学生到校园、美术馆、艺术家工作室读原作,与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观众聊天,现场“速写”对作品和展览的直接感受,回到教室和工作室后写作初稿并反复打磨,同时广泛阅读批评名作与范文,之后再到现场进行沉浸式体验,文图对照,校正自己对作品与展览的感受,历经数周,方完成艺评的写作。这样的训练,是建立在细读基础之上的慢写,是对感性认识的理性表达,希望写作者在慢中品味,获得对艺术的真切感受并找到表达这种感受的方式。至于效果如何,则有待观众评判,并在学生的后续发展中得到检验。
此外,展览还展示了四川美院及四川大学其他老师指导的研究生艺评写作成果,在此向相关师生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