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重庆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承办单位:广州鲁逸文化
总策划、策展人:许晓生
策展团队:林润鸿、徐辉龙、罗笙匀、李怡丹、朱天奕、黄茵怡
开幕式:2022年7月16日(周六)上午 10:30
专题一:百花齐放——当代中国花鸟画大展
展览日期:2022年7月6日——8月7日
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1、2、3、4、5、6号展厅
专题二:画风文脉——当代中国山水画专题展
展览日期:2022年7月26日——8月7日
展览地点:重庆美术馆2、3、4、5号展厅

专题一:百花齐放——当代中国花鸟画大展
前 言
中国花鸟画历来以描写大自然之微观世界为能事。在花鸟画家眼里,草木虫鱼、畜禽走兽、翎毛鳞介皆是充满生机和寄托情思的绝佳载体。
千百年来,特殊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的因素,构系了中国自身的文化属性,在我们所惯言的“当代”文化艺术语境中,花鸟画始终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自觉的驱动力对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产生影响。
当代画坛多元、开放、创新格局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并逐步在交融、碰撞中探寻自身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则强调时代精神的张扬,历经数代人不断传承与革新,深深植根于画家心中,最终凝聚成自我变革和自我创新的巨大力量。面对当下,当代花鸟画家在长期、大量的生活写生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当代生活、自然现象、造化规律相适应的审美构架,并在自身的文化理想与生命追寻中,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更为广泛而丰富的审美趣味。
考察当代中国花鸟画的文化意义,确立中国花鸟画的当代文脉,为当代花鸟画研究的要义。此次以“百花齐放”为题的当代花鸟画学术交流展览,将邀请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花鸟名家参与,试图将风格相异、追求不同的画家置于花鸟文脉的历史图景当中,以期较为准确地探寻他们对当代文化的建设性意义。接续历史,开创革新,依靠自身的艺术创造力推进中国花鸟画的现代进程,以个体的艺术创造接续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开拓中国文化的未来,是当代花鸟画家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和担当。相信,此次展览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延续中华艺术的文脉这一课题将有所裨益和启发。
当代院风
2022年6月
1、花鸟品格
花木自然,鸟兽灵动,皆是世间之美,生命之征。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一种抒情寄意的艺术样式,花鸟画在感受大自然的时序变化、观照人的内心世界等命题上有着某种经久不衰的人文特性和精神内核??梢运?,绘画中的花鸟品格不仅展现了艺术家的独到经验和思想个性,也充分展示了艺术家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和与生俱来的创造力。
品格象征是中国花鸟画意蕴的重要部分,创作题材所象征和寄寓的精神意趣,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价值观念的体现,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应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通过对物象的描绘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境界。
本单元着重关注南北两地的艺术交流,邀请50后、60后、70后等多位花鸟画名家,从艺术传承的角度查探在百余年的中国画进程中,花鸟画的内涵变化,引导人们多视角、全方位地去体察世界,让人们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宏观与微观领域,从而激发人们内在的创造潜能。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方土、林若熹、莫晓松、连俊洲、郑阿湃、王法、刘万鸣、乔宜男、林蓝、许敦平
2、丹青翠屏
“条屏”起源于宋代,发展于明清,兴盛于今,为历代文人墨客的佳作提供更丰富、灵活的展现形式。一方面,条屏拓宽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方式和视角,他们在此不断演绎和创新中国绘画题材,探讨自然四时与万物之趣。另一方面,条屏也是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重要文化符号,投射出居住主体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诉求,饱含高雅的生活美学底蕴。
在条屏这一特定的尺幅中,艺术家经营位置、点划抒情,不仅使条屏中的每一幅作品都能独立成章,气韵生动,有着各自的情态和韵致;而且合起来又能相互关联、机锋妙合、起伏跌宕、首尾相应成趣,呈现出统一的主题和审美整体性。这种“分而独立成章,合则相映成辉”的书画艺术形式往往给欣赏者带来一种珠联璧合、回味悠长的视觉享受。
本次专题以“丹青翠屏”为题,陈列多组别开生面的花鸟条屏,旨在带观者置身于闲逸的花鸟世界之中,与艺术家一同感受雅逸的意趣和个性化的艺术哲学。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尚涛、陈永锵、方楚雄、罗江、王保安、李雪松、叶芃、李恩成、赵少俨、韩非
3、一花一品
当代花鸟画家善于深入生活,从趣味、诗意的角度去体察自然万物。他们的花鸟画艺术中含有一种割断的传统韵味和人文特质,既有“入乎其内”的执着与生气,又不乏“出乎其外”的超脱与高致。在不断的入与出之间,艺术家们把握着自身与造化万物的对话,体现出对生命精神的终极关怀。面对生灵万物,俯仰自得。
在本次以“一花一品”为题的展览,探究当代花鸟画中的文化根源,并在不同个体的文化理想和生命追寻中,创造出的各种独特艺术风格。通过关注他们的艺术思想、创作思路以及观照世界、体察自然的方式,观者尽可感受造化自然的生命精神,领悟物我一体的和谐状态,并重审当下的文化情境与价值结构,探讨艺术家们在继承和发扬花鸟画传统的同时,如何寻求花鸟画在当代情境中的重新阐释,将花鸟画引向更广、更深的艺术层面。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邢少臣、李白玲、梅忠智、邓建强、姜怡翔、刘杰、姚震西、安华平、蒋才、郑雅风
4、感受自然
基于对自然万物独特的理解视角,中国画的创作强调“当法自然”“心师造化”,要求画家以特有的观察方式深挖自然之真趣。当代花鸟画家善于深入生活,从趣味、诗意的角度去体察自然万物。他们融入个人的情感、思考与判断,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推进花鸟画的创作,在观念和手法上进行不遗余力的探索,将“创新”作为艺术创作的精神标识和追求指向,以真诚之心感悟自然,以当代视角释读花鸟画的现代建构,使花鸟画发展出更为广泛的审美趣味。观赏现代花鸟作品,既有“入乎其内”的执着与生气,又不乏“出乎其外”的超脱与高致。在不断的入与出之间,艺术家们把握着自身与造化万物的对话,体现出对生命精神的终极关怀。面对生灵万物,俯仰自得。
本单元以“感受自然”为题,通过关注他们的艺术思想、创作思路以及观照世界、体察自然的方式,进一步感受造化自然的生命精神,领悟物我一体的和谐状态,并重审当下的文化情境与价值结构;通过探讨艺术家们在继承和发扬花鸟画传统的同时,重新寻求花鸟画在当代情境中的重新阐释,并将花鸟画引向更广、更深的艺术层面。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陈湘波、韩璐、麻元彬、方政和、许晓彬黄丹松、阴澍雨、樊磊、袁琳、陈福彬
5、花影拂扇
扇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媒介之一,其最早出现于东晋,发展与成熟与宋元,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一种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独特形式。扇画尺幅虽小,但却能以“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画家通过对物象的妙悟与提炼,以精妙的手法对画面加以经营,在作品中应和了以小见大的法则,在有限的尺幅中营造出“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花开花落,鸟鸣水流,画者在小小的纸幅之上描绘出满满的意境与韵味,折射出深邃的精神情感,妙笔精心地表达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充满诗情画意,使人倍感纯净、自在。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苏百钧、万小宁、黎柱成、郭子良、马顺先、刘英、陈林、陈文利、刘春潮、易甜甜
6、天地之心
寒梅,幽兰,霜菊,翠竹,“梅兰竹菊”的自然属性正契合于中国文化中的君子文化,分别以傲、幽、坚、淡的特质被视为儒家文化中理想人格的象征。文人喜画四君子,正因梅兰竹菊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古代文人有着自觉的文化观念和历史意识,自然他们的文化生活就披上了文化的色彩。梅兰竹菊在古代士人文化生活中的出现,可谓久矣。品鉴“四君子”绘画,去理解中国人眼中的“四君子”所蕴含的丰富意涵,将为今人开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大门。
以“天地之心”为题的本单元,邀请当代花鸟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名家参与,关注于“四君子”题材创作的当代格趣及其当代变革的深层动因,强调于当代人对传统写意精神及其内化追求的感知。他们在致力于梅兰竹菊传统题材的开拓性实践中,将中国花鸟画的精神传统延展至更为广泛的审美视域。围绕“四君子”母题,希冀让大众进一步了解当今画坛“四君子”题材创作的内在驱动力和风格成因,由此引发更为玄远的、深刻的关乎中国未来前进方向的思考。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王居明、潘小明、李得之、任清、孙万灵、季颁、韩斌、唐朝轶、李志国、杜宁
7、墨韵花香
中国画传承千年,讲究运笔之道、用墨之功,注重“以意使笔”“以墨传情”,追求水墨交融间意境内隐和墨色外现的双重结合。笔墨相为表里,皆有气骨。而墨分五色,过浓则气霸,过淡则失神,浓淡相宜,虚实得当,才能体现出墨的意趣与神韵。最早提出“气韵”概念的是南齐谢赫所著《古画品录》,认为“画有六法”,首当其冲的第一法便是“气韵生动”,其二则是“骨法用笔”。由此可见,中国画创作的精髓即在于“笔墨”。
在所有画科中,花鸟画尤能彰显笔墨情韵。当代花鸟画注重自我的呈现,强调让真实的感情见诸笔墨。而作为紧贴自然生命的艺术语言,花鸟画较之于其他画科,也确实更能唤起创作者与天地间的共鸣和感应。通过体察花果草木、鸟兽虫鱼,创作者融情于景,观照自身,表露心性,不断求真、求善、求美,并日渐养出笔墨间的醇厚绵长。本次“墨韵花香”单元着重呈现当代花鸟画的艺术自我修养和对笔墨新质的追求。其内在精神承载现代中国人的审美态度和价值理念,而这些正是当代花鸟画的时代特色。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熊显林、羊草、张思燕、王德芳、满江红、刘羽珊、丁彦国、王军伟、陈涛、高冠峰
8、大家特展
尚涛的画素有“金石趣味”,外表粗拙稚朴,气象刚重平正,往往以大胸怀入小幅画,而作得气势之壮。他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很多因素,用墨厚实,笔线粗重,但简略了笔墨层次,而讲究结构式的形,让人联想到纸面上的分割。一只大鸟、一条巨鱼、一朵大花、一串硕果……这些形象凭借墨渍一团,干笔几组,超过了“形”的界定,而体现出“象”之意味。图式上的创新,使尚涛的作品不论是墨色还是形体,都饱和且富有张力,正合孟子所言“充实之为美”。
此次以“大家特展”为题的单元,集萃了尚涛的代表佳作。希冀通过本单元,呈现这位艺术家独特的艺术面貌,并希望观者可以在本次展览中进一步了解岭南中国画在延续、流播、蜕变的过程中,承接了什么,创造、拓展了什么。
参展艺术家:尚涛
9、院风新体
展览时间:2022年07月06日 - 07月24日
展览地址:重庆美术馆2、3、4、5号厅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生,现代信息、材料技术的不断创新,全球格局的日新月异,都将深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如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紧随现实地更新艺术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继续寻求创作上的突破,这是作为未来中国画艺术发展主力的中青年艺术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实际情况、遇到了怎样的困境、在解决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曲折和成果,这是我们所要关切和思考的。对青年艺术家给予关注,也是实现“薪火相传”的优秀艺术传统的重要基础。
本次单元以“院风新体”为题,以个案方式呈现连俊洲、郑阿湃、安华平、麻元彬、许晓彬、樊磊和李雪松七位当代院体花鸟画家出对生活、自然与艺术的细致观察和独特见解。跟随他们的画面深入生活,感悟自然之魅,继而在花鸟世界里探究文化精神真谛。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连俊洲、郑阿湃、安华平、麻元彬、许晓彬、樊磊、李雪松
10、今品风尚
中国画艺术历经了无数次演变,每一次发展和创新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特征。而在如今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大趋势下,结合丰富的多元文化,勇于突破和创新性地成就艺术创作无疑愈加重要。青年艺术家始终有着饱满的青春朝气,以艺术新思维和新理念立于艺术浪潮前锋,凭借多源动力和发散性的想象力,共同构筑着年轻一代的艺术概念融合空间,形成共振的能量场域,也寻求互相共鸣和共同成长。他们将富有青春气息的艺术主张有机融合,促成中国画艺术新文化圈层的形成,展现当代人多维的精神空间和艺术语境?;憔塾诒敬我浴敖衿贩缟小蔽ㄌ獾牡贝窕嗄暌帐跫遥ü髯缘淖髌反拥贝帐醯慕嵌热ソ⒐低ê投曰?,引导观者汲取艺术能量、感悟文化精神。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罗玉鑫、伦楠楠、杨广涛、冯剑平、李俊、李夏夏、石云天、柴龙、葛广顺、孙玮、曹简、杨原野、王昊、李梦龙、薛康、董婧怡、陈嘉欣、张淼鑫、陈锴卓、仇文婷、古端宇、程雪琪、姜鹿语、林青兰、林文琦
专题二:画风文脉——当代中国山水画专题展
前 言
中国山水画历经千余年的演变而经久不衰,在师法古人的同时,也坚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毓?0世纪的山水画变革,“师造化”作为一个难以绕开的研究课题,连结着造化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追问,延续在百年来中国山水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历程之中。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法、学画方法之变,到五六十年代的题材内容、艺术功能之变,以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新一波外来文化刺激而于反思百年得失中开拓与复归并行的又一变,山水画在现代化过程中走过的不同历史节点,其审美范畴得到拓宽,并形成了当下山水画丰富而复杂的生态格局。
不可否认,在百年来的中国画实践中,山水画总体上与古人的自然观拉开了距离。我们关注到,艺术家眼中的“山水”也在发生着变化。随着工业化、都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视觉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自然、田园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因此,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成为当代人普遍的心理状态。这构成了我们重新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出发点。我们同时也关注到艺术家山水画的绘画母题,试图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关怀与现实关怀”的话语链条,来诠释在急剧变化的视觉文化环境中,艺术家的内心关切及其诗意化的人文情怀,而所欲理解的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艺术与生活、心性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次展览以“画风文脉”为主题,寻求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角来重新关注于中国山水画的“师造化”命题。关注于当代山水画家的文脉传承和创造实践,为我们了解当代山水画笔墨新体实践者的广阔的文化视野、不断更新的创造思路,对中国传统艺术山林精神在当代文化环境的新理解提供方向和思路。在这里,不仅关注于山水画艺术的当代格趣,也强调了一条文脉的接续、一种中国艺术精神传统的延展。其中,“山水品格”聚焦于全国山水画名家的精品佳作。他们对山水率真自然的表达、对水墨个性近乎顽固的追求、对山水画传统审美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对绘画笔墨中空灵与趣味的把握,皆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品格的个性化体现。“名师讲堂”将呈现当代院体名师的个案研究,以期展呈其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领域的创研成果?!扒嗄晔右啊弊ㄌ?,展示青年艺术新锐的山水画作,了解青年艺术家对传统山水精神在当代文化环境的新求索。
当代院风
2022年6月
1、山水品格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有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作为人格化的一个象征,从来就与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理念密切关联。山水画对自然万象的描绘,一直以来深受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较之人物、花鸟等题材,山水画更能展现中国人的自然观念与个人心性,在视觉鉴赏层面以外,其有着更深层次的哲学意涵。本次展览邀请全国二十四位山水画名家的精品佳作,他们对山水率真自然的表达、对水墨个性近乎顽固的追求、对山水画传统审美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对绘画笔墨中空灵与趣味的把握,皆是当代中国画艺术品格的个性化体现。通过展呈他们的画作,望能让观众进一步领略当代中国画发展的多元面貌与艺术风采。
2、名师讲堂
百年来,中国画作为一门专业逐步被纳入现代学院教学体系,可以这么说,学院教育成为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承方式。几代现代美术教育先辈在各自坚持的方向上进行新国画教学实践,并在各大美术院校中奠定了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基石和优良的学院精神传统,实现了中国画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转向。时至今日,中国画学院教学已是历数代人之手完善起来的高度成熟的学院教学体系。那么,如何承接传统、如何开拓教学研究新视域和新思路,如何推进中国画教学改革以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需求,这是在21世纪新时代当代中国画家面临的全新课题。
当代中国画教学名师在中国画教学新理念、新体系上所展开的教学实践,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中国画院体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他们皆出身于学院体系,接受过正统的学院体系训练,然而,他们却以一种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知识结构和语言风格作为解决方案,来进行中国画创作、教学的更新和求变。他们一直深入基础教学第一线,躬身力行,把自身的绘画实践及创作经验立体地、系统地体现在教学实践当中?!懊蔡谩弊ㄌ?,关注于当代院体教学新求索,同时以名师个案展览,展呈其在中国画创作和教学领域的创研成果。
3、青年视野
在21世纪新时代,全新的观念、国际化的视野、独立的个体意识和多样化的表达,使中国新生代艺术创作日趋多元化。当代院体青年艺术家更具新近眼光和思想,在传统的基础上参与当代社会文化变革、把握当代文化动态,在对历史和时代的关切和反思、对艺术和自我精神的探索中传承中国艺术精神,突破既有笔墨范式,拓展观念、材料、符号、意象,游走于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社会现实之间,以开放的视野和细腻的感知力挑战着今人对中国画的固有认知,彰显出蓬勃的创造活力。
“青年视野”专题,展出当代院体新锐的个案展览,关注于青年艺术家的新视界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所传递出来的文化感知和文化想象,意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度发掘当代画坛的创作新力量,推介院体新锐的新成果,呈现当代青年艺术家多元化的创作方向和学术追求,展呈他们在形式语言、艺术观念、笔墨技法上的探索和求变,进一步探究新生代艺术家的审美视域、内心世界的动向以及观照世界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