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重庆画院组织全院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人员举行了“2023年重庆画院创作座谈会”,旨在加强画院学科建设,增进专业创作和理论研究队伍交流、协作、共进与发展,围绕“两个十四届”的全国大型艺术活动,进一步探讨、研究、推动主题绘画创作,谋划将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项目分解达到可实施范围并逐步推动。王发荣院长主持座谈会,画院名誉院长周顺恺和创作人员傅榆翔、宗涛、陈起、赵红、梁昌华、蒋才、王岚岚、唐德福、高冠峰;理论研究人员蔡峰、张娜、张帆、李晶、黄丽丽、刘前凤、余乐;创作队伍后备人选祝殿超、张蕾、黄晶;展览部杨鉴等22人参加。
座谈会上傅榆翔介绍了自己近年在国外办展和兔年贺岁生肖雕塑创作的心得。宗涛分享了自己创作历程两个阶段及进画院后风格面貌的形成和表现手法的日渐成熟。陈起重点讲了自己在山水画创作和写生上的灵感来源、笔墨思考和画面处理。赵红阐述了自己从工笔国画到综合版画艺术创作的缘起、转变的过程。梁昌华谈自己从农民版画起步走上艺术与文旅融合的创作实践及当代性探索。蒋才交流自已在题材、媒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并从组织创作的角度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王岚岚分享自己在传统国画和综合材料绘画之间的选择、学习和创作体会。唐德福介绍了自己在大型主题画创作中如何把书法篆刻与绘画创作融会贯通的经验,还强调了大型主题绘画的价值沉淀。高冠峰讲述了自己作品的题材内容、表现形式和情感表达,明确下一步对主题绘画方向的思考。祝殿超也分享了自己在绘画上对静雅的追求?;凭?、张蕾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工作经历和在创作语言上面的学习思考。蔡峰、张娜、李晶、刘前凤、张帆、黄丽丽、余乐、杨鉴围绕着项目策划、个案研究、典藏等方面谈论了如何把理论研究与创作、展览结合落地作了近年的成果梳理和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名誉院长周顺恺从画院的发展历程谈到专业创作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他以老一辈美术名家探索创新艺术实践为例,强调创作精品艺术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真情表达,提倡创作和理论研究的良性互动,希望大家利用团队优势,集思广益,首先在创作方案上下足功夫,为下一步的艺术处理打好坚实的基础。
王发荣院长也分享了自己入围第八届全国画院展国画作品的构思构图处理及创作过程,最后他在总结发言中强调:主题创作与个人爱好要有机结合;做人与作画要一致,做人要诚实,作画要“俏皮”,不能墨守成规;创作、理论研究、策展、典藏要相互促进,一起讨论,一起商量,发挥集体的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力争我们这个团队在全国重要的艺术活动、展览赛事及诸多项目中要有突破和上佳的表现。

重庆美术馆(重庆画院)书记、馆长(院长) 王发荣

重庆画院名誉院长 周顺恺

















